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LPC21xx CAN 波特率計算

        LPC21xx CAN 波特率計算

        作者: 時間:2016-11-21 來源:網絡 收藏
        在做技術支持的時候,經常接到這樣的客戶電話,“在使用開發板上的CAN通信時,VPB時鐘為和光盤例程里的不一樣,CAN波特率怎么設置?我們希望用到的CAN波特率有5K、10K、50K、500K、1000K等”。CAN波特率設置不正確將導致CAN無法通信,于是,就波特率計算的方法我寫了這篇文章,以后再有客戶問這類問題,便可以直接把這篇文章發給客戶。
        CAN波特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tcan是CAN系統時鐘的一個周期,tbit是一個CAN位周期。

        以VPB時鐘Fpclk=24MHz,選擇采樣點位置在85%左右為佳,即使TESG1/(TESG1+TESG2)在85%左右,2BPS_1000K 0x140002
        BPS_800K 0x160002
        BPS_500K 0x1C0002
        BPS_250K 0x1C0005
        BPS_125K 0x1C000B
        BPS_100K 0x1C000E
        BPS_50K 0x1C001D
        BPS_20K 0x1C004A
        BPS_10K 0x1C0095

        現在以500Kbps為例,首先得到(3 + TESG1 + TESG2) *(BRP+1)= 48, 滿足TESG1 /(TESG1 + TESG2)在85%左右,2


        第一組采樣點在88%左右,第二組采樣點在84%左右,所以我們取第二組,得到TESG1=11,TESG2=2,BRP=2,代入得到CANnBTR寄存器值為0x1C0002。
        對于另一個常用的Fpclk=11.0592MHz,同樣可以得出相應CANnBTR寄存器值,在此給出部分值,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計算對應的值。
        500k 0x170001
        250k 0x170003
        125k0x170007
        100k 0x170009
        50k 0x1700013
        20k 0x170031
        10k 0x170064
        5k 0x1700c8

        當VPB時鐘為4*11059200Hz時,常用波特率與總線時序器對照表(周立功給的,11059200kHz的波特率都是近似的,有誤差)BPS = (SAM << 23)|(TSEG2 << 20)|(TSEG1 << 16)|(SJW << 14)| BRP
        #define BPS_5K (1 << 23)|(1 << 20)|(6 << 16)|(0 << 14)| 879
        #define BPS_10K (1 << 23)|(1 << 20)|(6 << 16)|(0 << 14)| 439
        #define BPS_20K (1 << 23)|(1 << 20)|(6 << 16)|(0 << 14)| 219
        #define BPS_40K (1 << 23)|(1 << 20)|(6 << 16)|(0 << 14)| 109
        #define BPS_50K (1 << 23)|(1 << 20)|(6 << 16)|(0 << 14)| 87
        #define BPS_80K (1 << 23)|(1 << 20)|(4 << 16)|(0 << 14)| 68
        #define BPS_100K (1 << 23)|(1 << 20)|(6 << 16)|(0 << 14)| 43
        #define BPS_125K (0 << 23)|(1 << 20)|(4 << 16)|(0 << 14)| 43
        #define BPS_200K (0 << 23)|(1 << 20)|(6 << 16)|(0 << 14)| 21
        #define BPS_250K (0 << 23)|(1 << 20)|(4 << 16)|(0 << 14)| 21
        #define BPS_400K (0 << 23)|(1 << 20)|(6 << 16)|(0 << 14)| 10
        #define BPS_500K (0 << 23)|(1 << 20)|(4 << 16)|(0 << 14)| 10
        #define BPS_666K (0 << 23)|(1 << 20)|(2 << 16)|(0 << 14)| 10
        #define BPS_800K (0 << 23)|(1 << 20)|(1 << 16)|(0 << 14)| 10
        #define BPS_1000K (0 << 23)|(1 << 20)|(1 << 16)|(0 << 14)| 8
        以下是我自己推導的(僅供參考)
        CANBTR(0xE00xx014)
        31302928272625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0
        00000000SAMTSEG2TSEG1SJW0000BRP
        波特率BPS= 上面計算公式
        SAM 0:125K及以上波特率
        1:100K及以下波特率

        Can控制器器只需要進行少量的設置就可以進行通信,就可以像RS232/48那樣使用。
        其中較難設置的部分就是通信波特率的計算。CAN總線能夠在一定的范圍內容忍總線上CAN節點的通信波特率的偏差,這種機能使得CAN總線有很強的容錯性,同時也降低了對每個節點的振蕩器精度。
        實際上,CAN總線的波特率是一個范圍。假設定義的波特率是250KB/S,但是實際上根據對寄存器的設置,實際的波特率可能為200~300KB/S(具體值取決于寄存器的設置)。
        簡單介紹一個波特率的計算,在CAN的底層協議里將CAN數據的每一位時間(TBit)分為許多的時間段(Tscl),這些時間段包括:
        A. 位同步時間(Tsync)
        B. 時間段1(Tseg1)
        C. 時間段2(Tseg2)
        其中位同步時間占用1個Tscl;時間段2占用(Tseg1+1)個Tscl;時間段2占用(Tseg2+1)個Tscl,所以CAN控制器的位時間(TBit)就是:
        TBit=Tseg1+Tseg2+Tsync=(TSEG1+TSEG2+3)*Tscl,
        那么CAN的波特率(CANbps)就是1/TBit。
        但是這樣計算出的值是一個理論值。在實際的網絡通信中由于存在傳輸的延時、不同節點的晶體的誤差等因素,使得網絡CAN的波特率的計算變得復雜起來。CAN在技術上便引入了重同步的概念,以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這樣重同步帶來的結果就是要么時間段1(Tseg1)增加TSJW(同步跳轉寬度SJW+1),要么時間段減少TSJW,因此CAN的波特率實際上有一個范圍:
        1/(Tbit+Tsjw) ≤CANbps≤1/(Tbit-Tsjw)
        CAN有波特率的值四以下幾個元素決定:
        A. 最小時間段Tscl;
        B. 時間段1 TSEG1;
        C. 時間段2 TSEG2;
        D. 同步跳轉寬度 SJW
        那么Tscl又是怎么計算的呢?這是總線時序寄存器中的預分頻寄存器BRP派上了用場,Tscl=(BRP+1)/FVBP。FVBP為微處理器的外設時鐘Fpclk。
        而TSEG1與TSEG2又是怎么劃分的呢?TSEG1與TSEG2的長度決定了CAN數據的采樣點,這種方式允許寬范圍的數據傳輸延遲和晶體的誤差。其中TSEG1用來調整數據傳輸延遲時間造成的誤差,而TSEG2則用來調整不同點節點晶體頻率的誤差。但是他們由于過于靈活,而使初次接觸CAN的人有點無所適從。TSEG1與TSEG2的是分大體遵循以下規則: Tseg2≥Tscl2,Tseg2≥2TSJW,Tseg1≥Tseg2
        總的來說,對于CAN的波特率計算問題,把握一個大的方向就行了,其計算公式可以規結為:
        BitRate = Fpclk/( (BRP+1) * ((Tseg1+1)+(Tseg2+1)+1)


        關于CAN的波特率的計算,在數據手冊上已經有很詳細的說明。在此,簡要的把計算方法給出來:

        Tcsc :bit位每一編碼的時間長度,每bit可以配置為8~25位編碼,常設為16 。

        Tcsc=1/波特率/編碼長度 ;按上面計算 Tcsc="1/1MHz/16"=62.5ns (取63) 。

        BRP = (Tcsc x MCK) - 1=6.3-1 (可以取 5)

        各種延遲(Tprs :)

        Delay of the bus driver: 50 ns

        Delay of the receiver: 30ns

        Delay of the bus line (20m): 110ns

        Tprs = 2 * (50+30+110) ns = 380 ns

        PROPAG= 380 ns/ Tcsc-1 =6.08Tcsc-1 (可取 6)

        Tphs1 + Tphs2 = bit time - Tcsc - Tprs = (16 - 1 - 7)Tcsc= 8

        常取 Tphs1 = Tphs2 ,所以 Tphs1 = Tphs2 =4 ;

        Tsjw = Min(4 Tcsc,Tphs1) = 4 Tcsc (From 1 to Tphs1 )

        SJW = Tsjw/Tcsc - 1 = 3 ;

        現在CAN_BR 中的各個參數就都有了(BRP=5 ;SJW=3;PROPAG=6;PHASE1=PHASE=4),填進去就應該OK了 。

        假設我們先不考慮BTR0中的SJW位和BTR1中的SAM位。那么,BTR0和BTR1就是2個分頻系數寄存器;它們的乘積是一個擴展的分頻系數。即:

        BTR0×BTR1=F_BASE/Fbps (1)
        其中:
        內部頻率基準源F_BASE = Fclk/2,即外部晶振頻率Fclk的2分頻。注意任何應用中,當利用外部晶振作為基準源的時候,都是先經過2分頻整形的。
        (1)式中,當晶振為16M時,F_BASE=8000K
        當晶振為12M時,F_BASE=6000K
        Fbps就是我們所希望得到的CAN總線頻率。單位為K。
        設(1)式中BTR0=m,BTR1=n,外部晶振16M,則有:

        n =8000/ Fbps (2)

        這樣,當Fbps取我們希望的值時,就會得到一個m * n的組合值。當n選定,m值也唯一。
        n值CAN規范中規定8~25。(也就是BTR1的值)基本原則為:Fbps值越高時,選取n(通過設置BTR1)值越大。其原因不難理解。
        我假定一般應用中選取n=10,也就是:
        同步段+相位緩沖段1+相位緩沖段2 =1+5+4
        則(2)式簡化為
        m=800/Fbps

        m的最大設置值為64,SJA1000最大分頻系數m*n=64x25=1600。因此標準算法中通常以16M晶振為例。其實有了公式(1),任何晶振值(6M~24M)都很容易計算。
        SAM的確定:低頻時,選SAM=1,即采樣3次。高頻100K以上時,取SAM=0,即采樣1次。
        SJA重同步跳寬選取: 與數字鎖相環技術有關。n值選得大時,SJA可以選得大,即一次可以修正多個脈沖份額Tscl。n值小或頻率低時,選SJA=1。即BTR0.7和BTR0.6都設為0。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南省| 天全县| 伽师县| 奎屯市| 报价| 长春市| 靖远县| 益阳市| 台中市| 临沭县| 天柱县| 乌拉特中旗| 弋阳县| 岑溪市| 佛坪县| 屯留县| 朔州市| 楚雄市| 达日县| 恭城| 互助| 太康县| 全椒县| 满洲里市| 乐平市| 北安市| 藁城市| 仙居县| 固镇县| 香港| 永春县| 东丽区| 旺苍县| 五河县| 濮阳市| 顺义区| 增城市| 叶城县| 冕宁县| 铁力市| 周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