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51手記之標準51(四)

        51手記之標準51(四)

        作者: 時間:2016-11-10 來源:網絡 收藏
        51手記標準51---串行口

        1.串行通信基本方式:異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1/317147.htm

        1).異步通信方式——以“字符”為單位進行傳送

        用一幀表示一個字符,一個字符包括4個部分

        起始位1位有效

        數據位5--8位

        奇偶校驗位1位

        停止位1位、1位半、2位“1”有效

        在異步通信時,通信雙方必須事先約定

        ①字符格式。雙方要事先約定數據位的位數、奇偶校驗形式及起始位和停止位的位數;

        例如:用ASCⅡ碼通信,有效數據為7位,加一個奇偶校驗位、一個起始位和一個停止位共10位。當然停止位也可以大于1位。

        ②波特率(Baud rate)。波特率就是傳送速率,即每秒傳送的二進制位數。單位為bit/s或波特。

        2).同步通信方式

        異步通信由于要在每個數據前后附加起始位、停止位,每發送一個字符約有20%的附加數據,占用了傳輸時間,降低了傳送效率

        同步通信則去掉每個數據的起始位和停止位,把要發送的數據按順序連接成一個數據塊,在數據塊的開頭附加1~2個同步字符,

        在數據塊的末尾加差錯校驗字符。同步通信的數據格式如圖7-2所示。在數據塊內部,數據與數據之間沒有間隙。

        要求:發送和接收雙方要保持完全同步,所以,要求發送和接收設備必須使用同一時鐘。

        解決辦法:

        對于近距離通信:采用在傳輸線中增加一根時鐘信號線來解決。

        對于遠距離通信:通過解調器從數據流中提取同步信號,用鎖相技術實現收、發頻率完全相同的時鐘信號。

        如上所述,異步通信技術較為簡單,應用范圍廣;同步通信傳輸速率高,適用于高速率、大容量的數據通信,但硬件復雜。

        2.串行通信數據傳輸方式

        單工方式:數據傳送是單向的,一端為發送另一端為接收,只需一條數據線。

        半雙工方式:數據傳送是雙向的,A→B,B→A,同一時間只能做一個方向傳送,只需一條數據線。

        全雙工方式:數據傳送是雙向的,A、B兩端可同時發送,又可同時接收,需兩根數據線。


        MCS-51系列單片機有一個全雙工的串行口

        1.串行口結構

        組成:發送數據緩沖器:只能寫入,不能讀出

        接收數據緩沖器:只能讀出,不能寫入

        發送控制器

        輸出控制門

        接收控制器

        輸入移位寄存器

        兩個專用寄存器SCON:存放串行口的控制和狀態信息

        PCON:改變串行通信波特率

        發送緩沖器和接收緩沖器兩個用同一符號SBUF,地址99H,用指令判斷選哪個

        MOV SBUF,A寫入;MOV A,SBUF讀出

        2.工作方式

        串行口有4種工作方式,由SCON中的SM0:SM1來定義。方式0時,SM2位(多機通訊控制位)必須為0。

        1)方式0

        發送數據緩沖器:只能寫入,不能讀出

        同步移位寄存器輸入輸出方式,常用于外接移位寄存器,以擴展并行I/O口。

        RXD引腳——串行輸入/輸出

        TXD引腳——輸出同步移位脈沖

        8位數據為一幀,不設起始位和停止位,先發送或接收最低位。

        波特率固定為fosc/12。

        ①發送

        當CPU執行一條將數據寫入發送緩沖器SBUF的指令時,產生一個正脈沖,串行口即把SBUF中的8位數據以fosc/12的固定波特率從RXD引腳串行輸出,低位在先, TXD引腳輸出同步移位脈沖,發送完8位數據置“1”中斷標志位TI。

        ②接收

        方式0接收時,REN為串行口接收允許接收控制位,REN=0,禁止接收。REN=1,允許接收。當CPU向串行口的SCON寄存器寫入控制字(置為方式0,并置“1”REN位,同時RI=0)時,產生一個正脈沖,串行口即開始接收數據。

        引腳RXD為數據輸入端,TXD為移位脈沖信號輸出端,接收器也以fosc/12的固定波特率采樣RXD引腳的數據信息,當接收到8位數據時置“1”中斷標志RI。表示一幀數據接收完畢,可進行下一幀數據的接收。

        2)方式1

        8位異步收發通信。用于數據的串行發送和接收。TXD腳和RXD腳分別用于發送和接收數據。

        方式1收發一幀的數據為10位,1個起始位(0),8個數據位,1個停止位(1),先發送或接收最低位。

        ①發送

        方式1輸出時,數據位由TXD端輸出,

        當CPU執行一條數據寫發送緩沖器SBUF的指令,就啟動發送。圖中TX時鐘的頻率就是發送的波特率。發送開始時,內部發送控制信號變SEND*變為有效,將起始位向TXD輸出。

        此后,每經過一個TX時鐘周期,便產生一個移位脈沖,并由TXD輸出一個數據位。8位數據位全部發送完畢后,置“1”中斷標志位TI,然后SEND*信號失效。

        ②接收

        前提REN=1;數據從RXD(P3.0)引腳輸入。當檢測到起始位的負跳變時,則開始接收。

        定時控制信號有兩種(如圖所示),一種是接收移位時鐘(RX時鐘),它的頻率和傳送的波特率相同。另一種是位檢測器采樣脈沖,它的頻率是RX時鐘的16倍。也就是在1位數據期間,有16個采樣脈沖,以波特率的16倍的速率采樣RXD引腳狀態,當采樣到RXD端從1到0的跳變時就啟動檢測器,采用三中取二的原則,接收的值是3次連續采樣(第7、8、9個脈沖時采樣)取其中兩次相同的值,以確認是否是真正的起始位(負跳變)的開始。

        當一幀數據接收完畢以后,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這次接收才真正完成。

        a.RI=0,即上一幀數據接收完成時,RI=1發出的中斷請求已被響應,SBUF中的數據已被取走,說明“接收SBUF”已空。

        b.SM2=0或收到的停止位=1(方式1時,停止位已進入RB8),則收到的數據裝入SBUF和RB8(RB8裝入停止位),且置“1”中斷標志RI。

        若這兩個條件不同時滿足,收到的數據不能裝入SBUF,該幀數據將丟失。

        方式1波特率=(2SMOD/32)×定時器T1的溢出率=(2SMOD/32)/(256-TL1)

        3)方式2

        9位異步通信接口。每幀數據均為11位,1位起始位0,8位數據位(先低位),1位可程控的第9位數據和1位停止位。

        方式2波特率=(2SMOD/64)×fosc

        ①發送

        發送前,先根據通訊協議由軟件設置TB8(例如,雙機通訊時的奇偶校驗位或多機通訊時的地址/數據的標志位)。

        ②接收

        REN=1。數據由RXD端輸入,接收11位信息。當位檢測邏輯采樣到RXD引腳從1到0的負跳變,并判斷起始位有效后,便開始接收一幀信息。在接收器完第9位數據后,需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才能將接收到的數據送入SBUF。

        a.RI=0,意味著接收緩沖器為空。

        b.SM2=0或接收到的第9位數據位RB8=1時。

        當上述兩個條件滿足時,接收到的數據送入SBUF(接收緩沖器),第9位數據送入RB8,并置“1”RI。若不滿足這兩個條件,接收的信息將被丟棄。

        4)方式3

        方式3為波特率可變的9位異步通訊方式,除波特率外,方式3和方式2相同。

        方式3波特率=(2SMOD/32)×定時器T1的溢出率=(2SMOD/32)/(256-TL1)

        3.多機通信

        串行口用于多機通信時必須使用方式2或方式3。

        由單片機構成的多機系統,常采用總線型主從式結構:在多個單片機組成的系統中,只有一個是主機,其余是從機,主機發送的信息可被各從機接收,而各從機發送的信息只有主機接收,從機與從機之間不能互相直接通信。

        主機的RXD與所有從機的TXD端相連,TXD與所有從機的RXD端相連。

        多機通信的實現,主要靠主、從機正確地設置與判斷多機通信控制位SM2和發送、接收的第9位數據(TB8或RB8)。

        1)多機通信原理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中的SM2位就是滿足這一條件而設置的多機通訊控制位。

        在串行口以方式2(或方式3)接收時:

        若SM2=1,表示允許多機通訊,這時出現兩種可能情況:

        ①接收到的第9位數據為1時,數據才裝入SBUF,并將中斷標志RI置“1”,向CPU發出中斷請求;

        ②接收到的第9位數據為0時,則不產生中斷標志,信息將拋棄。

        若SM2=0,則接收的第9位數據不論是0還是1,都產生RI=1中斷標志,接收到的數據裝入SBUF中。

        當主機給從機發送信息時,要根據發送信息的性質來設置TB8,

        發送地址信號時,設置TB8=1,

        發送數據或命令時,設置TB8=0。

        當從機的SM2為1時,該從機只接收地址幀(RB8位為1),對數據幀(RB8位為0)不予理睬。

        而當SM2為0時,該從機接收所有發來的信息。

        2)多機通信過程

        ①令所有從機的SM2位置1,使它們處于只接收地址幀的狀態(即從機復位);

        ②主機發送一幀地址信息,其中包括8位地址,第9位(即TB8)為1,以表示發送的是地址;

        ③從機接收到地址幀后,各自中斷CPU,把接收到的地址與其本機地址作比較;

        ④地址相符的從機對SM2清0,準備接收主機發來的數據/命令。地址不符的從機仍維持SM=1不變,對主機發來的數據幀不予理睬,直到主機發來新的地址幀;

        ⑤主機發送數據或控制信息(第9位為0)給被尋址的從機;

        ⑥被尋址的從機,因SM=0,可以接收主機發送過來的所有數據。當從機接收數據結束時,置位SM2,返回接收地址幀狀態(復位狀態);

        ⑦當主機需改為與其他從機通信時,可再發出地址幀來呼叫其他從機。



        關鍵詞: 51手記標準5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化| 平阳县| 比如县| 农安县| 衢州市| 正定县| 邯郸县| 晋宁县| 阜新市| 扎囊县| 健康| 黑龙江省| 通城县| 嘉义市| 平定县| 龙游县| 南汇区| 民权县| 孝感市| 荆州市| 郓城县| 蕉岭县| 吉安县| 镇平县| 宁陵县| 二手房| 班玛县| 德格县| 肇庆市| 大兴区| 隆德县| 沙坪坝区| 镶黄旗| 绵竹市| 信阳市| 洱源县| 连江县| 哈密市| 台中县| 靖江市| 潼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