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基于MSP430F149單片機的直流電子負載設計

        基于MSP430F149單片機的直流電子負載設計

        作者: 時間:2016-10-15 來源:網絡 收藏

        摘要 鑒于電子負載在電源設備測試中的廣泛應用,研制了一臺以單片機為核心處理器的。單片機內設ADC12模塊對負載電壓、電流信號實時采樣,并外設10位D/A轉換芯片輸出模擬電壓信號驅動MOS管,內部控制采用,實現定電流、定電壓、定電阻和定功率4種工作模式。經安裝測試,系統調整時間3 s,電壓電流測量誤差均±0.5%,且跟蹤速度快、測量精度高,并具有一定的經濟實用價值。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0/307609.htm

        在電子、通信、能源等領域中,需要對電源穩壓器、蓄電池和功率電子元件等設備進行測試。在進行傳統的負載測試時,需要用電阻、電容和電感或是其串并聯組合來模擬實際負載情況,該測試方法其負載調節為有級調節,精度差、體積大、功耗高且穩定性差。是以功率半導體器件為載體,吸收和消耗電能的一種模擬負載。其基本原理是通過控制功率場效應晶體管(MOS)、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或功率晶體管(GTR)等的導通量,實現定電流、定電壓、定電阻和定功率4種工作模式。因此,負載可進行連續調節,且體積小、精度高、穩定性好。

        設計的為控制核心,內部使用,配以外圍模塊,實現了直流電子負載的恒壓、恒流、恒阻和恒功率功能,其具有硬件結構簡單、跟蹤速度快、精度高、以及控制靈活的特點。

        1 系統的總體設計和工作原理

        1.1 系統總體設計

        根據直流電子負載的實現方式,本設計包括電壓電流檢測模塊、控制驅動模塊、鍵盤及液晶顯示模塊等,具體結構如圖1所示。

        基于MSP430F149單片機的直流電子負載設計

        1.2 工作原理

        通過人機交互模塊中的鍵盤和LCD顯示功能,系統能夠選擇不同的工作模式,即定電流、定電壓、定電阻和定功率4種工作模式,且還可通過鍵盤設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參數值。選定工作模式并設置相關參數之后,再運行此模式。MSP430F149對工作電壓和電流實時檢測,并通過內部與設定值進行比較,快速調整功率器件的導通量,直至系統的運行數據與設定值保持一致。其調整時間3 s,電壓電流測量誤差均±0.5%。

        4種工作模式的具體原理如下所述:(1)定電流模式。無論負載電壓如何變化,負載電流始終與設定的電流參考值保持一致。(2)定電壓模式。負載電壓的變化決定負載電流的變化,電壓值設定后,電流會發生變化,直到電壓值與所設定的參考電壓相等。(3)定阻模式。負載電壓、負載電流成比例的變化,從而使得電阻值維持恒定,電壓與電流相比的結果與按鍵輸入電阻值相等。(4)定功率模式。功率值是負載電流、負載電壓相乘的結果,通過控制調節,負載電壓、電流相乘結果與設定的功率值相等。

        2 系統硬件設計

        MSP430F149是系統控制的核心,擁有16位處理器,超低功耗,并具有較多的I/O端口,可滿足人機交互模塊的需求,片內12位A/D轉換器有較高的轉換效率,可滿足電壓電流采樣精度要求。

        2.1 電壓電流檢測模塊

        電壓電流檢測模塊包括電壓采樣電路、電流采樣電路、片內A/D轉換電路,其硬件原理如圖2所示。

        基于MSP430F149單片機的直流電子負載設計

        電壓檢測采用電阻分壓原理,即采樣得到電阻R4上的電壓值,取樣后送入內置A/D轉換電路,最終輸出一個3.3 V的電壓。為方便計算與調試,設置A/D的測量范圍為0~3 V,R4采用滑動變阻器。由于系統所測電壓范圍為0~30 V,因此R3與R4的比值應為9:1。采樣電壓UADV與實際電壓U的轉換關系如下所示

        基于MSP430F149單片機的直流電子負載設計

        電流采樣電路需將變化的電流信號轉化為相對應的電壓信號,電流信號以R5為載體轉化為電壓信號。由于系統所測電流范圍為0~3 A,設置片內A/D測量范圍為0~3 V。因此,當R5上有3 A電流流過,其電壓不能超過3 V,即R5的取值不能超過1 Ω。為使系統安全低耗的運行,選定精密電阻R5為0.5 Ω,然后電壓信號通過運算放大器LM324放大2倍,最終送入內置A/D轉換芯片進行處理。采樣電壓UADV與實際負載電流的關系為

        基于MSP430F149單片機的直流電子負載設計

        2.2 控制驅動模塊

        控制驅動模塊包括隔離放大電路和D/A轉換電路。硬件原理如圖3所示。

        基于MSP430F149單片機的直流電子負載設計

        功率半導體器件選用n溝道增強型功率場效應管IRF740,漏源之間的最大承受電壓為400 V,常溫下漏極電流最大為10 A,符合設計需求。在D/A輸出口與IRF740柵極之間加入線性光耦器件HCPL7840,驅動功率場效應管IRF740工作,同時起到隔離作用,以提高抗干擾能力。

        MSP430F149無內置D/A轉換電路,因此,需要在外圍增設D/A轉換電路。D/A轉換芯片選用10位的數模轉換器,只需3根串行總線便可完成10位數據的傳輸,易于和單片機進行接口,并簡化了電路,其外部基準電壓一般為2.048 V,因此系統選用高精度基準電壓源REF3020,滿足了芯片需要。最大可輸出基于基準2倍的電壓,即可驅動MOS管正常工作。

        3 軟件設計

        軟件的主程序流程如圖4所示,可使被測負載穩定的工作在恒流、恒壓、恒阻、恒功率4種工作模式下。軟件包括初始化程序、數據采集程序、單片機處理程序、D/A轉換程序和LCD顯示程序等。程序執行時先對各模塊程序進行初始化,然后對負載電壓電流進行實時采樣,再經過MSP430F149處理,并結合相應的控制算法,快速調整PWM輸出,最終的實際值與預先設定值保持一致。

        基于MSP430F149單片機的直流電子負載設計

        在控制驅動功率負載電路PWM輸出時,軟件部分采用的是BP神經網絡算法,在上述4種工作模式中,若實際值大于給定值,利用BP神經網絡算法不斷訓練,實時調整PID控制器參數,并通過得到的最優參數便可精確推導出控制量,進而得到PWM占空比。同時驅動MOS管的柵極電壓,降低管內的導通量使實際值減小,最終與給定值保持一致。若實際值小于給定值,則增大MOS管的導通量使實際值增大。

        BP神經網絡算法可最大化的逼近直流電子負載的非線性曲線,實時調整PID參數,使PID調節達到最優狀態,且此算法的收斂速度快,能夠到達理想的控制效果。

        4 結束語

        系統以MSP430F149超低功耗單片機為控制核心設計的直流電子負載裝置,實現了對負載輸入電壓為0~30 V、負載輸入電流為0~3 A的調節與控制。通過軟硬件結合調試,測得系統最大負載電阻為90 Ω、最大負載功率為90 W,電壓和電流的測量誤差均控制在以下,能夠實現對系統恒壓、恒流、恒阻、恒功率4種工作模式的平滑調節與切換。此處系統以軟件替代硬件的原則,簡化了硬件電路。綜上所述,文中設計的直流電子負載裝置具有測量誤差小、硬件簡單、易于調試等優點。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德市| 乐陵市| 年辖:市辖区| 通海县| 绥德县| 仁布县| 余庆县| 安新县| 舞阳县| 平度市| 红原县| 普格县| 德保县| 化德县| 乌拉特后旗| 肃宁县| 中阳县| 车险| 手游| 宕昌县| 宝清县| 冀州市| 珠海市| 铜陵市| 尼勒克县| 囊谦县| 毕节市| 莱西市| 山丹县| 启东市| 新源县| 汨罗市| 廊坊市| 周宁县| 会宁县| 大宁县| 青阳县| 梁山县| 松潘县| 恩平市| 郴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