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近工業4.0的汽車工廠長什么樣?
標準化、模塊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設計是實現工業4.0的基礎,這一點在寶馬萊比錫工廠能夠得到充分印證。寶馬1系和2系車型同屬一個平臺,為此可以共用同一生產線,且裝配時的大部分組件也是通用的。通過選配不同模塊(如汽車電子單元)、不同車體顏色,靈活生產出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差異化車型,讓模組的數量大大簡化。而實現小批量、多品種定制化混線生產的重要前提就是標準化,同樣,模塊化和數字化為此生產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8/296150.htm
正因如此,寶馬萊比錫工廠目前不僅能做到多種車型按訂單生產和混線生產,還能在不損失生產節拍和品質的前提下,實現每臺下線車型都能滿足大規模定制的市場需求,即每一臺寶馬汽車可以根據客戶的意愿生產出來,這一點很符合工業4.0的特性之一。
之所以能根據客戶需求定制出獨一無二的產品,總裝車間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車輛組裝過程中,工人按照客戶訂單進行定制化組裝,這對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按序將所需產品準確送至生產線上。由于實現了模塊化的組件設計,裝配線上幾乎不會出現兩輛完全一樣的車型。在產品交付用戶前,還要經過嚴苛的檢測,只有符合寶馬質量標準后,才能離開萊比錫。
3、寶馬給中國制造業的啟示

當前,德國汽車制造業已率先進入工業4.0時代。其從產品設計到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全程實現了智能裝配、智能生產配送和智能供應鏈調度。
縱觀中國制造業發展多年,仍徘徊于產業鏈中低端,轉型升級將成為當前中國制造業必須的抉擇。從這一角度看,中國制造企業更應抓住機遇實現崛起。《中國制造業發展綱要(2015-2025)》被譽為“中國版工業4.0規劃”,主要借鑒德國工業4.0戰略,有的放矢地推動中國傳統產業技術改造,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型步伐。
不僅要求單體設備是智能的,且設備之間還要實現互聯互通,滿足智能生產和智能物流要求,進而打造智能工廠、實現智能制造。在此方面,德國弗勞恩霍夫物流研究院(FraunhoferIML,簡稱德國物流研究院)一直不斷引領全球物流技術裝備業的發展,將新技術和解決方案的研發與應用作為業務核心,其也是德國工業4.0戰略的倡導者之一。
在寶馬萊比錫項目上,德國物流研究院榮譽院長庫恩教授帶領的專業團隊在工廠選址、物流集貨、廠區規劃等方面給予了寶馬大量技術支持。此外,德國物流研究院還在萊比錫物流園區規劃和設計方面給予了專業支持,并對萊比錫地區物流潛力進行了專業評估。

與國內常見的四四方方廠區規劃不同,德國物流研究院對于寶馬萊比錫工廠“堅持順向規劃原則”,先明確業務流程,再選擇技術設備,最后確定適合的建筑形態,以此保證項目規劃的成功。創新的物流規劃方案,確保了產業鏈運轉順暢,讓寶馬供應鏈的效率顯著提高,物流成本大大降低,成就了寶馬高效靈活、智能化、個性化的汽車生產模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