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我國科學家量子指紋識別首次突破經典極限

        我國科學家量子指紋識別首次突破經典極限

        作者: 時間:2016-07-01 來源:人民網 收藏

          大數據時代如何破解光纖線路資源有限與信息量無限增長的矛盾?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了可能的解決方案:科學家首次在信道容量上實現了對經典通信的超越,在20公里的光纖線路中實現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7/293475.htm

          該成果由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張強、李力等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合作完成,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國際物理學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應用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光通信網絡的業務量正在以指數級的速度迅速增長。在光纖線路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傳遞最少的信息、提高光纖信道容量,是目前光通信學術界和工業界面臨的核心問題。

          據介紹,量子通信復雜度研究利用量子力學的疊加原理,可以用量子信道提供更高的信道容量,其中一個重要的應用就是。指紋識別主要應用于遙遠雙方的信息比對,假設需要比對的信息量為100個單位,經典的指紋識別方法需要傳送的最小信息量為10個單位,而通過方法,利用量子力學的疊加原理,在理論上僅需傳送2個單位的信息量就可以。

          量子指紋識別理論早在2001年就被研究人員提出,但受限于各種技術條件,國際上以往的實驗都未能突破經典方法的極限。潘建偉與合作者的這次研究,最終實現了傳輸信息量相比經典極限降低84%的量子指紋識別。該實驗不但是世界上首次突破經典極限的量子指紋識別,也是首次在實驗中觀測到量子信道容量相比經典信道的優越性。

          該研究成果得到國際學術界高度認可?!段锢碓u論快報》審稿人稱贊這一實驗為“提供了量子秘鑰分發之外的量子信息的重要應用”;國際著名量子通信專家NorbertLuetkenhaus認為,“這項研究將開啟其他很多(量子通信)方面的應用”。



        關鍵詞: 量子指紋識別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浑源县| 武鸣县| 崇阳县| 通化市| 新化县| 清河县| 南平市| 静乐县| 通道| 汨罗市| 花莲市| 阜宁县| 兰考县| 久治县| 宿迁市| 鄂州市| 唐海县| 兴城市| 应城市| 北碚区| 玉溪市| 苗栗县| 贺兰县| 灵武市| 洛川县| 威宁| 甘德县| 巫山县| 理塘县| 寻乌县| 建平县| 当雄县| 蒙山县| 永清县| 西林县| 广灵县| 普宁市| 苏州市| 独山县| 汾西县| 登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