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動力電池新規背后到底傳達著什么?
前沿:石墨烯電池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7/293465.htm
石墨烯電池,是利用鋰離子在石墨烯表面和電極之間能快速大量穿梭運動的特性,開發出的一種新能源電池。
前沿:超導電池(電磁)

超導儲能系統( SMES )是利用超導線圈將電磁能直接儲存起來,需要時再將電磁能返回電網或其它負載的一種電力設施,它具有反應速度快、轉換效率高的優點。
從介紹來看,這兩種科技確實挺厲害的,并且被各大工業國列為重點項目進行深度開發,至今還處在實驗室階段,距離可以大規模量產,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我們目前實際可用的,還是鋰電池。
主流:鋰電池
盡管電池種類繁多,但以上幾類電池多數還處在實驗室研發階段,離量產還有一段距離。
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進行的一個為期五年的電池研發項目已經過去了四年時間,負責研發的工程師表示在短期內,電池市場上鋰離子的地位還難以被撼動。
提到鋰離子電池,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代表著中外電芯技術代表的比亞迪和特斯拉。比亞迪的電動汽車搭載的是磷酸鐵鋰方塊結構的電芯,而特斯拉搭載的是三元鋰18650結構的電芯。雖然磷酸鐵鋰電池有較好的循環穩定性能,成本也比較低。但目前,比亞迪的單體電池,能量密度已經達到了130Wh/kg。幾乎已經到達了能量密度的天花板。對于高能量高性能的追求,三元材料也是電極材料的重要方向,而18650電芯是目前最成熟的一種卷繞式鋰離子電芯,它一致性好、壽命長、產量高、充放電性能好成為目前高端純電動車的首選,這也是特斯拉選擇18650作為它的電芯方案的原因。18650電芯存在的問題是它的PACK成組技術難度比磷酸鐵鋰電池大很多。
電池包PACK技術
電池包的設計必須結合電池組的冷卻系統一并考慮,氣溫零度以下后,電動汽車的里程急劇下降,這是鋰電不可避免的特性。而好的冷卻技術不僅能解決散熱問題,更能高效的解決加熱問題,這點寒冷地區使用電動車的人感受最深。
目前市場上常見風冷、液冷、熱管等多種散熱方式。比如日產電動車采用了被動式冷卻方式,比亞迪和江淮是風冷,而特斯拉選擇了更高級的液冷的技術。液冷管道通過加熱液體,再均勻的傳遞到每顆電芯上,從而達到恢復電芯最佳放電溫度的目的,繼而使電池的電量能夠完全發揮并保證電芯溫度的一致性,使電芯的溫差控制在很小范圍。這對于多并多串的電池PACK來說至關重要。


而目前國內更多的是采用風冷和自然冷卻的電池包,溫度的一致性一直是老大難的問題。所以很多電動汽車都不能快充,而且所謂快充也并不快,正是溫度的一致性導致的。
特斯拉在Model S 一共采用了7104顆電芯,重量544kg,能量密度約148Wh/kg。使用的三元鋰電芯,運用了跨行業技術,利用“保險絲”連接接觸到每顆電芯,"保險絲"能在電流過大、或短路的情況下,及時切斷回路防止危險發生。
出現事故時,延緩熱失控的發生,爭取更多的逃生時間。特斯拉在Model S上,利用非常好的檢測算法、控制策略實現了整個電池包高能量的持續輸出。
最后提一下我們小鵬汽車自己。現階段,我們采用了市面上最好的電芯,并配合自主研發的電池包PACK技術(已申請超過40項專利),目前已經做到152Wh/kg比特斯拉更高的能量密度。雖然目前由于種種原因,我還不能將我們技術的差異化詳細告訴大家,但正如上文說的那樣,不論政策如何變化,未來的競爭,一定是核心技術的競爭,誰有核心技術,誰自然會在這場電池迷局中泰然自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