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讓半導體廠商的思維轉變
編者按:物聯網是炙手可熱的話題。對于模擬與數模混合芯片廠商,物聯網意味著什么?ADI公司的掌門人Vincent Roche不久前來到上海,分析了物聯網的本質,并闡述了其物聯網戰略,從思維觀念的改變到具體各個技術部門的調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6/293246.htm物聯網的本質是“人聯網”
問:貴公司如何理解物聯網?
答:物聯網與其說是關于物,倒不如說是關于人,因為物聯網最終是要改變人們的生活質量、環境質量、健康質量、駕駛體驗質量等。所以“關于物”是“物聯網”一詞的誤讀,但是卻抓住了人們的想象力。實際上應該是“人聯網”,關乎于如何提高每個人生活質量的技術。
ADI的物聯網戰略
問:ADI的物聯網基本戰略是什么?
答: ADI擁有三個物聯網的核心。第一,ADI所選擇的物聯網的應用都是非常關鍵的應用,即需要非常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這是ADI的優勢所在;第二,ADI所致力的物聯網并不是完全打破原來的結構,而是充分利用原先積累下來的技術基礎,包含傳感、計量等已有技術能力并重新組合起來,借此發揮出ADI五十年積累下來的技術優勢;第三,ADI建立的物聯網的目標是系統級的,并非芯片級的,而且ADI正在積極合作和收購,把物聯網的能力組建得更加完整。
問:貴公司如何去執行物聯網戰略,會有一個新的事業部,還是在原有的部門執行?
答:主要分為兩部分,分別是針對技術研發和技術應用。對技術本身,ADI有多個不同的專門團隊來研發技術,例如超低功耗是所有物聯網所必需的,因此,ADI組建了一個專門的團隊,來專項研究和發展這項技術。針對應用,因為ADI現在業務部的結構是按照行業來劃分的,因此在各個業務部里,都會有專門負責物聯網策略的人,考慮怎樣針對應用把物聯網技術來組合,變成其物聯網的策略。
問:幾年前ADI稱自己專注于信號鏈,以后定位會改變嗎?
答:ADI公司如今強大的技術優勢是來源于強大的模擬技術積累,現在ADI更加希望在客戶心目中成為一個提供系統級解決方案的公司,因為解決方案當中除了信號處理,ADI還加入了很多算法和軟件能力,甚至還附加豐富的行業知識支持,所以這才是真正的ADI,但是這并不代表著傳統的專業信號處理就不做了。所以ADI是兩方面并行發展,一方面是加強專注于我們在傳統信號處理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逐步完善整個系統級的解決方案。所以這兩個是ADI的核心戰略。
核心競爭力
問:貴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答:從技術角度,像功耗、MCU、連接性這些大家差異化不太大, ADI的差異性最重要的來自于傳感、模擬和算法等元素的整合,因為傳感外面的世界是模擬的世界,模擬難度也是很大的,因此ADI在傳感和模擬這部分的能力是很難被復制的。
對于客戶需求所積累的行業知識。ADI現在已經積累了八萬多用戶,分布在不同的行業中。ADI非常清楚客戶的痛點,并擁有很多與客戶互動所積累下來的行業知識。
通過軟件算法實現快速學習。在很多時候,尤其在硬件沒有特別差異化的時候,怎樣通過軟件算法來建立整個系統,是各家廠商最關鍵的。ADI很早意識到這個問題,早先就開始在算法方面投入,所以在這方面是有優勢的。
問:貴公司軟硬件工程師的比例是多少?
答:我們在硬件與軟件工程師比例上是動態變化的,但現在我們的投入主要在軟件工程師。主要通過兩種方式獲得軟件人才:一種是把我們以前的硬件工程師通過培訓慢慢轉成軟件工程師;另外,我們大部分收購也偏重在軟件方面。所以,ADI五年內會超出30%的比例是軟件工程師。
問:軟件通常是免費的,這是否意味著更大的成本投入?
答:半導體行業以前有很多的誤解,覺得硬件開發是核心企業任務,因此把軟件免費地送給客戶,以幫助賣硬件。現在包括ADI在內的半導體公司不僅是做硬件,甚至在軟件這些關鍵的價值能力方面,我們也是可以體現出軟件的價值,并在業務模式上體現出來。
物聯網架構
問:貴公司關注物聯網架構的哪些部分?
答:對于IoT(物聯網),不同的廠商有不同的架構理解,有些云端廠商從云端來看物聯網,認為物聯網的核心是在數據分析、大數據、存儲等。從ADI角度,更注重從傳感、數據采集這端看,認為整個物聯網對數據采集變成信息的過程分為五個步驟(如圖1),第一步是傳感或者數據收集;第二步是對所收集到的數據做計量、測量;第三步對計量好的數據進行解讀,使之變成有效的信息;第四步再通過網絡連接,傳遞到云端;第五步在云端進行智能的計算分析。
具體而言,首先由于傳感器的種類非常多,ADI的做法是打造傳感器平臺。現已有兩個系列的平臺:MEMS和光傳感。又在推廣新的氣體平臺,未來還會有聚碳的全新平臺。總之,ADI先是建一個可擴展的平臺,再在這個平臺中把符合某個具體應用的技術和產品落實下來。
問:貴公司在傳感器平臺方面有多起收購,現在擁有了光、氣體等傳感,ADI的傳感器平臺發展思路是什么?
答:其實HITTITE的收購也可視為對傳感器技術的收購,因為HITTITE的射頻和微波技術很多是用來做傳感的,例如汽車輔助駕駛的雷達系統、無人機的避障等。
其實,ADI選擇在傳感器技術中創造價值,希望能夠兌現這些創造價值的傳感器技術,這是ADI現在和未來都會注力的領域。
問:一些廠商把主分析處理放在云端,在傳感器端則比較簡單;有的強調在傳感端做分析。您怎么看?
答:我們認為未來物聯網的潛力就是在于讓傳感器端越來越智能,這樣可以解決幾個問題:第一,不需要把大量的數據往后臺送,這避免了帶寬的浪費。第二,如果送到云端,再返回來決定,延遲會比較長。同時傳送很多數據也會對電源的功率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如果把智能和一定的處理、解讀能力放在傳感器端,你會得到實時的決策支持,同時會從被動響應轉到主動預測式,可對物聯網收到的數據進行實時地反應,特別是對于有些關鍵應用,諸如智能醫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需要實時響應的領域尤為重要。
問:貴公司的處理器采用ARM核的頻次越來越多嗎?
答:ADI在處理能力技術方面的積累有很多年了,原來做DSP多年,現在核心的MCU采用了ARM技術,而且把ARM技術應用在很多產品里。因為現在客戶自己需要做一些定制、二次開發或可編程,可以很方便地調整嵌入式ARM處理器。例如ADI的通訊收發器也可稱為軟件定義的無線電,特點是除了通信收發功能之外,還有一些簡單的處理能力,用戶可以自己來做編程調整修改。
理論上,將來在每個芯片上都會放一個ARM核。因為ARM本身成本非常低,功耗也非常低。這樣使客戶有定制化或二次開發的能力。
問:您上任以來進行了多次收購和兼并,這為ADI帶來了哪些利益?
答:通過收購和兼并,我們在物聯網的前幾個核心環節得到了加強。傳感器方面,今年初宣布收購歐洲一家專門做智慧城市的傳感器的公司Snap Sensor公司。在計量領域一年半前收購了Metroic公司,其在能源/電表方面擁有自校對等技術。在算法解讀方面,幾年前收購了MIT的軟件公司Lyric,該公司專門從事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算法,目前Lyric技術已經在ADI的很多產品里用到。在通信連接方面,ADI兩年前收購了HITTITE公司,獲得了高頻、寬帶、LTE等能力。
問:藍牙等也是當下技術熱點,貴公司為何沒有考慮收購?
答:其它窄帶通信,諸如藍牙、低功率Wi-Fi等方面,ADI主要借用第三方的或者購買第三方的技術,原因是這些產品都是非常標準化、通用化的,本身帶來不了什么特別的附加價值。
問:貴公司有何物聯網方面的成功案例?
答:ADI建立了一套通過光譜分析來進行材料識別的技術,對固體和液體都適用,用光觸去分析物質的光譜,得到的數據被上傳到云端去分析。已有客戶用它來檢測物質里的成分,用于食品檢測、藥物識別等應用。
另一個是遠程的生命檢測,把診斷級的產品攜帶在身上,用于老年人或者其他慢性病人,有問題會自動報警到醫院。
本文來源于中國科技期刊《電子產品世界》2016年第6期第1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并注明出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