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光伏之爭 從價格戰轉向技術戰
美光伏企業艱難中求生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4/290253.htm在同華爾街分析師們的交流中,對于此次戰略調整對公司在2017年營收情況的影響,Jim Hughes并沒有給出確切而樂觀的看法。這也令公司投資者感到失望和迷茫,公司的股票價格在當天應聲下跌了7.2%。
美國能源機構的幫助并沒有讓每家企業都在光伏價格暴跌中存活下來。薄膜制造企業SolyndraLLC在得到5.35億美元的貸款擔保后遭遇投資失敗,而Abound Solar公司在得到政府4億美元的援助后更是宣布破產。這兩家公司并沒有像First Solar公司那樣將資金用于發展太陽能發電廠,而是繼續建造光伏生產線。
Jeffrey Osborne分析稱,在不懈努力下,First Solar公司終于殺出一條血路。其制造成本將在未來3年降低30%,達到每瓦特28美分。Stifel金融集團的分析師Sven Eenmaa認為情況會更理想,其成本將低于每瓦特25美分。
而他們認為中國光伏企業的制造成本下降不會達到這種速度。以FirstSolar在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舉例來說,上個月,該公司的制造成本為每瓦特47美分,預計今年年底降低5%~8%,達到每瓦特43美分。
成本也許受核算方式影響
FirstSolar公司相信其產品能夠為客戶帶來利益。除了效率高,First Solar公司制造的電池板還能在像中東和印度這樣的高溫地區有著出色的表現。得益于用單塊電池板代替集成電池組,First Solar公司的產品具有更大的工作面積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經過驗證,其每平米的效率相比于多晶硅提升了11%。
“目前來看,First Solar公司正在利用技術優勢。”Osborne說,“現在他們正在由生產制造型企業向科技創新型企業轉變。”
作為來自中國常州的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供應商,天合光能對于First Solar公司制造成本的降幅表示懷疑。
“即使First Solar運用新技術達到理想的狀況,仍然需要生產規模來支撐,起碼是吉瓦級別。”中國方面的分析師說,“并且實驗室中的數據對于實際生產的指導意義不大。”分析師稱,天合光能的制造成本之所以高于FirstSolar,部分原因是中國企業制造的產品中確實存在相當數量的效率高且成本高的電池板,還有部分原因是兩家公司對于日常生產和貿易費用的核算方式不盡相同。
“在市場上,First Solar公司是唯一一家可以與中國企業相比擁有價格競爭優勢的企業。”Credit Suisse集團分析師Patrick Jobin說,“現在至少有5個百分點,在未來很可能會達到10~20個百分點。為搶奪市場,中美光伏企業未來打響的將是‘技術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