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是什么意思?一篇很接地氣的文章
所以萬物互聯,必須需要一個專門的通訊協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4/289458.htm這也是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工業互聯網,以及中國的兩化融合中國制造2025,這些時髦的名詞背后隱藏的核心問題,大家在爭這個通訊標準。美國的互聯網世界第一,所以美國
人希望從信息化層降維到自動化層;而德國的機械制造業最強,所以他更希望從自動化層升格到信息化層;中國嘛,制造業第一大國,互聯網第二強國,所以兩邊都不想跟,打算自己搞個互聯網+,也叫中國制造2025。
按照修真小說的習慣,每一個境界都要分成一個小境界,以突顯差異和牛逼,我按照這個方法,把工業4.0也分成六重天。
工業4.0第一重天,智能生產。
之前我們說過,生產設備和管理信息系統也各自連接起來,并且設備和信息系統之間也連接起來了。你有沒有覺得還缺點什么?沒錯,就是生產的原材料和生產設備還沒有連接起來。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個東西,叫做RFID,射頻識別技術。估計你聽不懂,簡單來說,這玩意兒就相當于一個二維碼,可以自帶一些信息,他比二維碼牛叉的地方,在于他可以無線通訊。
我還是來描述一個場景,百事可樂的生產車間里,生產線上連續過來了三個瓶子,每個瓶子都自帶一個二維碼,里面記錄著這是為張三、李四和王二麻子定制的可樂。
第一個瓶子走到灌裝處時,通過二維碼的無線通訊告訴中控室的控制器,說張三喜歡甜一點的,多放糖,然后控制器就告訴灌裝機器手,“加二斤白糖!”(張三真倒霉……)。
第二個瓶子過來,說李四是糖尿病,不要糖,控制器就告訴機器手,“這貨不要糖!”
第三個瓶子過來,說王二麻子要的是芬達,控制就告訴灌可樂的機械手“你歇會”,再告訴灌芬達的機械手,“你上!”
看到了,多品種、小批量、定制生產,每一灌可樂從你在網上下單的那一刻起,他就是為你定制的,他所有的特性,都是符合你的喜好的。
這就是智能生產。
工業4.0第二重天,智能產品。
生產的過程智能化了,那么作為成品的工業產品,也同樣可以智能化,這個不難理解,你們看到的什么智能手環、智能自行車、智能跑鞋等等智能硬件都是這個思路。就是把產品作為一個數據采集端,不斷的采集用戶的數據并上傳到云端去,方便用戶進行管理。
德美工業4.0和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分歧之一,就是先干智能工廠,還是先搞智能產品。德國希望前者,美國希望后者。至于中國,我們就搞加,還是加這個東西好,正加反加都行,反正能糊弄住大家就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