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養的神奇工場回歸聯想 為何?
對于神奇工場的新加入,聯想移動陳旭東進行了新的架構調整:新的MBG中國業務將整合原MBG中國區的團隊、神奇工場和原ECS的游戲團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4/289186.htm神奇工場的“曲折歷程”
2015年4月聯想集團旗下的神奇工場正式獨立運營。當時,神奇工場的CEO是被稱為聯想“消防隊長”的陳旭東。這是個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子公司,主要運營智能手機、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等產品。
神奇工場成立的大背景是中國智能機互聯網品牌盛行的時期,聯想也要做一個互聯網品牌,能夠迅速響應市場,尤其是聯想手機在渠道上,過于依賴運營商渠道,遭到了重創之后。當時的陳旭東將神奇工場當做了自己的事業,一個創業公司,他希望3年能夠做到50億美金。
然而,隨著聯想移動的變動:聯想執行副總裁,移動業務集團總裁,及摩托羅拉管理委員會主席劉軍離職。那位“消防隊長”陳旭東被派到了聯想移動,接任劉軍的職位。神奇工場交棒給了常程,之前神奇工場手機業務的負責人。
在常程接任不久,神奇工場的手機品牌,ZUK開始啟用,并公布了第一部ZUK手機對外發布的時間。常程也利用自己的微博,為ZUK手機積累著忠實粉絲。常程微博擁有著290多萬的粉絲,每天早上4、5點鐘,他準時發微博,和粉絲互動。常程說過,粉絲對ZUK的手機產品影響很大,甚至會影響到ROM的特性和UI。
每隔一段時間,常程也會將媒體們召集起來,分享產品的進展和理念,雖然每次常程都只是透露那么一點點,但至少可以讓外界知道神奇工場在做個什么樣的手機。在這個層面上,神奇工場似乎很互聯網化。
2015年8月,ZUK的首款手機Z1發布,售價1799元。那場發布會給外界印象最深的是,常程在發布會最后5分鐘激動的留下了眼淚,哽咽著說完了最后一段話。其中的辛酸,外界又有誰知曉?
之后,Z1的出售情況不得而知。只知道在正式發售的當天,ZUK給的信息是4萬臺,幾分鐘售罄。
ZUK出生的環境其實并不理想,2015年是國產手機競爭白熱化的一年。價格只有更低,沒有最低。廠商之間為了生存出量打價格戰;與此同時還不時地“打嘴仗”、“撕逼”,互探底線。手機廠商甚至用“屠宰場”來形容這個時候的手機市場。這個時候出生的ZUK即使呱呱大叫,也很容易被淹沒在斗爭中。
體外孵化又回歸體內
神奇工場當時成立的時候,是被當做創業公司來養的。楊元慶當時認為,大公司轉身慢,希望ZUK可以更接地氣,放出一條小船可能會跑的更快一些。
劉軍離職后,對于那場人事變動,楊元慶說出了一句:你們太慢了,拿榔頭敲都敲不醒。對于新的團隊,楊元慶要求不要故步自封,要有強烈的互聯網思維和基因。
楊元慶希望體制外的神奇工場可以跑得更快些。為了能夠擺脫聯想的影響,第二接棒人常程也是極力的避開“聯想”這個詞語,甚至渠道都不選用聯想的線下渠道。
常程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過,聯想是個國際化大公司,節奏慢一點,ZUK的生活環境是中國非常浮躁的互聯網環境,瞬息萬變,節奏快一點。這是最大的不同。常程舉了一個例子,在選供應商改產品的問題上,第一套產品出來的模具不滿意重新改,在ZUK可能一天就可以解決,在聯想可能要花上一周甚至更多的時間來解決。
但是,還不到一年時間,體外孵化的神奇工場又要被聯想收回來了。
為何回歸?
常程極力想撇清的聯想關系,最終還是以回歸作為終結。陳旭東在剛剛接任聯想移動業務總裁的時候說了一句:ZUK和聯想的關系撇得清嗎?聯想供應鏈和研發體系都給ZUK提供了很多幫助,包括美國實驗室進行產品檢測。想撇清關系,更多的是營銷上的說法。
當時,陳旭東還說了一句話,如果ZUK成功的話,會有更多的整合。如今來看,這句話為今天ZUK或者說神奇工場的回歸埋下了伏筆。
如今,互聯網渠道天花板已經出現,線上的手機品牌開始回歸線下,布局線下渠道。金立CEO劉立榮甚至認為,開放市場將成為制高點,不能再開放市場站穩腳跟的品牌是不會生存的。
小米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宣布要將小米之家由服務店升級為線下零售店,在未來還將拓展200多家。樂視也開始注重線下市場,開設線下體驗店LePar。
這時,互聯網出身的ZUK回歸聯想,可以借助聯想手機的線下渠道,實現線上線下的協同發展。對ZUK來說不失為個樂事。
對于聯想來說,今年組織架構調整,業務更加清晰,劃分為4大業務集團。陳旭東在負責聯想全球業務聯席總裁的同時,將主要專注負責中國市場的端到端業務管理。對于中國區的業務進行梳理也許是陳旭東最需要做的事。神奇工場的回歸水到渠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