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永生不死的科學幻想:將意識上傳到計算機

        永生不死的科學幻想:將意識上傳到計算機

        作者: 時間:2016-03-30 來源:網絡 收藏
        編者按:如果你可以復制意識并將其上傳到不同的材料中,原理上你就可以克隆意識,所以以后是不是可以活到硬盤里了呢。

          在很多科技大亨夢想著用智能設備或社交媒體應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時,有一位俄羅斯互聯網富豪則正在嘗試改變人類的命運。據 Tristan Quinn 報道,這位富豪正努力使上傳人腦到成為可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3/289009.htm

          「未來 30 年內,」Dmitry Itskov 承諾,「我要確保我們都能獲得永生。」

          這聽起來很荒謬,但這位35 歲富豪說話時的嚴肅性不容置疑,他說他離開了商業界將自己全心投入到對人類更有用的事物上。他表示:「我 100% 相信它會發生,否則我也不會開始做這件事。」

          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想法,但那真的可能實現嗎?Itskov 并沒有太多時間去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如果沒有永生技術,我會在未來 35 年內死掉,」他感嘆道。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至少目前是這樣——因為隨著我們的老去,組成我們身體的細胞也失去了修復自我的能力,讓我們容易患上心腦血管疾病和其它殺死約三分之二人類的與年齡有關的疾病。

          所有證據看起來表明理論上這是可能的——雖然極其困難,但它是可能的。

          ——2045 Initiative 項目科學主管 Randal Koene

          所以 Itskov 拿出了自己的一部分財富投入到了一個他提出的超越衰老的大膽計劃中。他想使用最先進的科學解開人類大腦的秘密,然后將個人的上傳到中,讓他們從身體的生物限制中解放出來。

          他說:「我計劃的最終目標是將人的人格(personality)傳輸到一個完整的新身體中。」

          Itskov 讓不可能成為可能的興趣開始于 20 世紀 80 年代,那時他還是一個蘇聯的小孩。「我當時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位宇航員,在外太空飛行。」他說。一部科幻小說給他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象:「主人公吃了一些永生藥丸,最后飛行在地球軌道上。我記得我自己疑問著如果我想要不死的,我需要做什么。」

          但他的計劃真正能讓我們所有人將我們的上傳到,而不只是科幻嗎?Itskov 的「2045計劃(2045 Initiative)」科學主管 Randal Koene博士——一位曾在波士頓大學記憶與大腦中心工作的神經學研究教授——把 Itskov 可能與現實脫節的任何建議都一笑置之。

          「所有證據看起來都在說理論上這是可能的——這極其困難,但它是可能的。」他說,「那么你可以說這樣的人是有遠見的,而不是瘋狂的,因為這意味著你并不是在想一些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Randal 指出的理論上可能性的根基是神經科學尚未回答的關于我們大腦如何工作的問題。我們的大腦是由大約 860億個神經元組成,連接細胞通過釋放電荷傳遞信息,這些電荷在我們的頭顱中像波一樣地傳播。

          但據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 Rafael Yuste 說,和其它任何科學問題不一樣,大腦究竟是如何生成還依然是一個謎。他說:「面臨的挑戰正是怎么從大腦中互相連接的細胞這樣的物理基礎走向我們的精神世界、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記憶、我們的感覺。」

          為了解它的工作原理,許多神經科學家將大腦看做是一臺計算機來進行研究。在這個比喻下,大腦通過計算將輸入的感官數據輸出成我們的行為。這就是意識上傳開始的理論論據。如果這個過程可以成功映射,大腦也許可以被復制到計算機中,同時還伴隨著其所生成的個人意識。

          這是 Ken Hayworth 博士的觀點,他是一位白天在弗吉尼亞州珍利亞農場研究園區(Janelia Research Campus)測繪小鼠大腦切面的神經學家,而到了晚上他就會埋首于怎樣上傳自己意識的問題中。Ken 相信測繪連接組(connectome)——人腦中所有神經元的復雜連接——是其中的關鍵,因為他相信這其中編碼了所有造就了我們自身的信息,盡管這還未被得到證實。「在同樣的意義上,我的計算機實際上只是我硬盤中的1和0,而只要這些1和0能傳輸到下一臺計算機,我并不關心發生了什么,那對我來說都一樣。」他說,「我不在乎我的連接組是在這個肉體中還是在計算機模擬控制的一個機器身體中。」

          但 Ken 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很遺憾,我們離繪制人類連接組還非常遙遠,」他承認,「客觀來說,要得到蒼蠅大腦整體圖像就需要花費我們大約一到兩年的時間。而要使用我們現在已有的技術測繪整個人類大腦則根本是不可能的。」而且另外還有一個理論上的挑戰。即使我們可以創建出人腦的線路連接圖,意識上傳也很可能還需要讀取所有神經元的持續不斷的活動。

          現在 Itskov 可能會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幫助,據 Yuste 說——他曾幫助促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神經科學研究項目腦計劃(Brain Initiative)。這項需要投入 60 億美元的美國計劃的目標是發現解決阿爾茨海默氏癥這樣的大腦疾病的方法。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Yuste 希望能夠測繪大腦中的神經元隨時間的連續交互——釋放信號的模式。「我們想同時一次性測量所有神經元的每一個尖峰信號。很多人說那實在不可能。」

          這是一個不依賴于首先測繪連接組的方法。在尚未公布的研究中,Yuste 第一次得到了幾乎組成所有神經元活動的催眠電信號閃爍的隨時間變化的圖像,這些圖像來自一種叫水螅的微小的無脊椎動物的進化中最簡單的神經系統——最多幾千個神經元。

          「這非常令人興奮,」他說。但「現在我們還不能告訴你這些模式意味著什么。所以這有點像聽一個你不能理解的外語對話。」

          Yuste 希望能在 15 年內測繪出——并解讀——小鼠皮質中的所有神經元的活動。但最終的目的是讀取人類大腦的活動。

          「如果大腦是一臺數字計算機,如果你想將意識上傳,你首先需要能夠破譯或下載它。所以我認為要讓這樣的上傳發生,腦計劃是必需的一部。」

          但 Itskov 離最終目標還有很遠很遠。在杜克大學,一位頂級神經科學家認為由大腦所處狀態不同造成的動態復雜性是無法被復制的。「你不能編碼直覺;你不能編碼審美觀念;你不能編碼愛或恨,」Miguel Nicolelis 博士說,他正在開發一種意識控制的外骨骼裝置以幫助癱瘓的人行走,「你永遠不可能看到人類大腦降格到數字媒介上。就是根本不可能將復雜度減少成你必須處理的那種算法程序。」

          我設想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里擁有多具身體……我的意識從一具身體移動到另一具。

          ——2045 Initiative 項目創始人Dmitry Itskov

          Yuste 也還很不確定大腦是否能像計算機一樣工作以及可否被復制到機器中。但因為神經科學還無法解釋大腦究竟如何造就了我們,也無法證明意識上傳是不可能的,他相信如果 Itskov 成功實現了自己的宏愿,社會應該開始考慮可能會有怎樣的后果。

          「通過新的神經技術導向我們對大腦的理解的道路理論上也是導向意識上傳可能性的同一條道路。」Yuste 說,「涉及到這些方法的科學家有責任提前思考。」

          意識上傳會迎來一個充滿危險的世界。

          Yuste 說,「這些都是很復雜的問題,因為它們涉及到定義什么是一個人的核心問題。」

          Itskov 更為樂觀:如果你的動機是幫助別人,你可以做任何事。

          但這樣的保證對 Yuste 來說是不夠的,參與了腦計劃倫理板塊的他說:「我會將意識上傳列入到那些應該被非常仔細地討論和徹底思考的主題的列表中。」

          Itskov 已經在計劃他無盡的生命了。「我設想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里擁有多具身體,一具在空間中的某個地方,另一具是全息狀的,我的意識只需要從一具身體移動到另一具。」

          據估計在我們之前已經死去了 1070 億人。隨著我們未來幾十年對大腦的認識的進步,我們將會清楚 Itskov 是否真的是他自己所聲稱的有重大遠見的預言家,還是僅僅是擁有不可能夢想的又一個夢想家。

          機器之心評論:文中的提到的Brain Initiative,是奧巴馬政府2013年開始的計劃,目的就在于繪制大腦圖譜,了解腦部結構和功能,并試圖以此進路來解釋類似意識、情緒、記憶與學習等人類獨特的能力。但是否完全了解了大腦功能結構后,我們就能夠了解意識?關于這點的思考,推薦一個哲學思想實驗【僵尸論證】

          將大腦上傳至計算機問題。這實際上也是計算主義的一個強綱領:世界是物理的,物理的都可以被計算,大腦是物理元素組成,大腦的功能也可以被計算。既然可以被計算,那就可以被code,接著就可以上傳至計算機。但現實是(實際上文章也有引用其他學者的同樣觀點),很多東西不能被code,比如愛情、欲望、感覺、信念等,或者更高一些,信仰。激進的心靈的計算主義大致就是這樣一種觀點,那位俄羅斯土豪幾乎也是持這樣一種觀點。希望很好,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那位土豪大致想做認知科學界的Elon M**改變這個領域,但基本算是天方夜譚。



        關鍵詞: 意識 計算機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麻莱县| 桓台县| 阳高县| 古田县| 通河县| 晋城| 鹰潭市| 灵寿县| 句容市| 临沧市| 维西| 山东| 鸡西市| 鞍山市| 保德县| 大连市| 新巴尔虎右旗| 抚顺县| 瓦房店市| 甘南县| 滦南县| 陇川县| 湘西| 中山市| 洪泽县| 白河县| 隆回县| 灵丘县| 梁平县| 都安| 福鼎市| 迭部县| 永定县| 天水市| 蚌埠市| 铜梁县| 中江县| 拉萨市| 密云县| 阳高县| 锡林郭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