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中國高校獲得授權發明專利數占中國總數的23%

        中國高校獲得授權發明專利數占中國總數的23%

        作者: 時間:2016-02-26 來源:人民網 收藏

          中國當前的創新創業,多商業模式創新但缺少硬科技創新。本應該充當中國經濟科技創新驅動的大學、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實際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據中國科學技 術信息研究所援引《德溫特世界專利索引數據庫》的數據顯示,2014年在中國公開的授權約22.97萬件(同比增長4.8%),其中中國機構(個 人)獲得授權的數約為16.3萬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7444.htm

          從獲得授權的機構類型看,中國高等學校獲得約3.81萬件授權發明專利,占中國總數 的23.4%;研究機構獲得約1.36萬件授權發明專利,占比8.32%;公司企業獲得約9.23萬件授權發明專利,占比56.65%。如果從歷時的角度 進行比較,2000-2013年,中國高校平均每年獲得1.13萬件授權發明專利,研究機構平均每年獲得0.44萬件,公司和企業年均獲得5.24萬件授 權發明專利。

          公司和企業在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方面優勢越來越明顯,而作為科研成果產出“大戶”的高校和研究機構則變化幅度并不顯著,存在明顯的“短板”。這凸顯了科技和產業的“兩張皮”問題。

          清華大學科技開發部副主任張虎則說:“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我們常常碰到一些問題,最典型的就是,高?;蚩蒲性核难邪l成果過于前沿,企業在當下用不上; 國內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很多技術難題,高校和科研院所又不愿意去做。”這個問題,無疑是阻礙科技創新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重要引擎的嚴重瓶頸。目前被視為 科技創新重要保證的“拜杜法案”,之所以能夠實現其“必須將新技術以某種方式轉移給公眾并加以廣泛應用,同時這種方式必須具有較高的效率”目標,就在于成 功解決了大量獲政府資助的研究及研究者從中獲得利的難題。而在中國大學,由于受國有資產監管體系的限制,缺乏真正有效的企業與高校(研究機構)的合作通 道,而大學及背后的行政管理機構對市場化又心存抵觸,評價體系單一等,都決定了中國產研結合實現創新驅動的理想,只能是“看起來很美”。有觀點認為,在實 現企業家+科學家的最優結合之前,中國要實現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目標,將困難重重。



        關鍵詞: 發明專利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泉州市| 蚌埠市| 铜陵市| 翁源县| 嘉荫县| 凌云县| 寿光市| 中阳县| 青岛市| 墨脱县| 定南县| 梅州市| 若尔盖县| 镇远县| 墨竹工卡县| 东丽区| 三河市| 廊坊市| 台湾省| 五家渠市| 阜康市| 五华县| 包头市| 河北省| 宁远县| 霍林郭勒市| 大宁县| 都兰县| 玛曲县| 含山县| 阿城市| 咸丰县| 五家渠市| 郸城县| 巫山县| 图木舒克市| 和硕县| 普洱| 鄢陵县| 历史| 闻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