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質疑楊元慶不是合格CEO 聯想回應:你才不合格
2月16日消息,昨日晚間,一篇題為《真相:楊元慶是合格的聯想CEO嗎》的自媒體文章出現在朋友圈中。該文引用財報數據,分析聯想集團在CEO楊元慶的帶領下,業績持續下滑;并提出疑問,楊元慶的聯想15年,究竟帶出了一支什么隊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6980.htm聯想今日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不停聯想的人”中發文駁斥該文,聯想稱其“數據失真、偷換概念、斷章取義、陰謀論調”,并表示,面對如此不負責任的惡意中傷,需要予以澄清駁斥,包括考慮以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文章截圖
就自媒體文章中所引述的聯想財報數據,聯想官方回應,根據聯想公開披露的財報顯示,2004財年,聯想的稅前利潤是11億2500萬港幣;2005財年 則達到了11億7400萬港幣,原文中把“港幣”替換成“美元”不說,“自2004財年開始聯想稅前利潤呈現斷崖式下降”更純屬無稽之談。
聯想還稱,聯想作為最早創業于中關村(8.82, 0.42, 5.00%)的一家企業,三十余年來歷經艱難險阻,才成長為今天為數不多的從中國走出去的全球化公司。在這過程中,身處充分競爭的全球IT行業,能穩健發 展到今天實屬不易,聯想人既倍感自豪,更心懷謙卑,一直如履薄冰,永遠戰戰兢兢。對于來自內外部的中肯意見甚至批評,聯想將以包容之心虛心傾聽,積極溝 通;但面對如此不負責任的惡意中傷,也需要予以澄清駁斥,包括考慮以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據公開資料顯示,撰寫《真相:楊元慶是合格的聯想CEO嗎》一文的遲宇宙,曾著有《聯想局》一書。
據悉,1976年生于山東萊州的遲宇宙是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生,曾任《南方周末》記者、《經濟觀察報》首席記者、《新京報》副總編輯。遲宇宙25歲應柳 傳志之約開始謀劃寫“聯想的成長”,三年多的時間苦思冥想辛勤創作,可書稿出來卻沒有得到柳傳志的認可。柳傳志另請凌志軍創作了《聯想風云》并風靡一時。 最終遲宇宙自己出版了他的《聯想局》。(王卡卡)
聯想回應文章《你是一名合格的自媒體人嗎?》全文:
昨日,某自媒體人以《真相:楊元慶是合格的聯想CEO嗎》為題在公號發表文章,文章標榜以“真相”,卻存在數據失真、偷換概念、斷章取義、陰謀論調等問題。特澄清事實,以正視聽。
一、文中數據嚴重失真,有悖媒體人的職業精神和專業素養。
原文中提到:“這場并購最終推動2004財年稅前利潤達到聯想集團分拆以來15年最高的112750.70萬美元,自此便開始呈現斷崖式下滑。”
但事實上,根據聯想公開披露的財報顯示,2004財年,聯想的稅前利潤是11億2500萬港幣;2005財年則達到了11億7400萬港幣,原文中把 “港幣”替換成“美元”不說,“自2004財年開始聯想稅前利潤呈現斷崖式下降”更純屬無稽之談,如下圖所示,2005財年,聯想還再創稅前利潤新高。

財報數據
文章中寫到,“十年前,聯想集團2004財年營業額225.55億美元,稅前利潤11.28億美元;收購IBM后進行整合的2005財年,營業額為1035.51億美元,稅前利潤6.59億美元。”
在這么重要的數據對比上,作者毫無嚴謹精神,數據與真實相差甚遠——事實上,聯想2004財年營業額231.76億港幣。作者寫的225.55億美元和 事實竟然相差了七八倍之多。以此為例,隨后的11.28億美元、1035.51億美元、6.59億美元竟然沒有一個是符合事實的,可見文章行文之草率馬 虎,也完全有悖于媒體人的職業精神和專業能力。
二、文章以陰謀論為主基調,斷章取義,蓄意引導讀者的判斷,對聯想領導人惡意抹黑,對企業高管正常的人事變動渲染為政治斗爭。
作者將企業領導人比作“太上皇”和“太子”,把企業的人事調整比作皇宮“斗爭”,用“權力”的噱頭把正常新老更替夸大其詞,故弄玄虛,且使用“打回太子 原型”、“八王議政”等有指向性詞語予以渲染,把聯想在面臨挑戰時柳傳志的復出等積極應對措施,都套上了政治色彩。事實上,聯想執委會正是由楊元慶所傾力 倡導和牽頭組建的、群策群力的核心領導團隊。
文章中還多次提到了聯想2015年的虧損,如:“聯想集團的好日子突然間走到了頭,截至 2015年12月31日,聯想集團2015財年Q3稅前利潤為-47007.40萬美元,如果不能在最后一季彌補虧損,聯想集團史上第二次虧損即出現,而 這次虧損的額度,恐將遠超上次。”
但被作者有意忽略掉的事實卻是,聯想2015-16財年Q2財季出現虧損的真實原因是Q1財季為了 提升競爭力而進行的重組、及兩大并購造成的現金攤銷。聯想在Q1財季剛剛對所有業務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重組,因此產生了重組成本、一次性銷賬費用等短期 成本約9.23億美元。而2014年底剛剛完成的對摩托羅拉移動業務和IBM System x業務的并購造成的現金支出也將攤銷到各個季度中,也對Q2財季的利潤造成了8500萬美元的影響。
三、完全忽略聯想過去十五年所取得的全球性成長業績,把聯想所克服的挑戰、階段性的震蕩抹黑成戰略失當。
比如,作者寫到,楊元慶用了15年時間,帶領聯想集團創出利潤新高,又不斷刷新虧損新高度。10年前,聯想集團成為了“最好”,10年后,聯想集團達到了“最差”。
事實上,國際化十余年,聯想歷經險阻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從一間營業額只有二十幾億美元的公司,成長為營業額達到460億美元的世界五百強公司;從業務原 本只在中國本土開展,到現在遍布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聯想個人電腦業務從中國市場第一成長為亞太第一、全球第一,并連續十一個季度蟬聯全球個人電腦 市場份額第一;從談及聯想只談PC,到今天企業級業務和移動業務雙雙邁入世界前列。2015年,聯想入選“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百強”榜單, 成為中國僅有的兩家入選品牌之一。
四、文章試圖以偷換概念扭曲事實,誤導讀者。
文中寫到:聯想集團經歷過多次裁員,動輒上萬人。這樣的裁員,一方面說明聯想集團舉步維艱,另一方面也說明聯想集團長期處于冗員狀態。
聯想從未有“動輒上萬人”的裁員。另外,裁員=企業長期處于冗員狀態,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評價。
市值創了新高,股價創了新高,但利潤卻未創出新高,并且有可能迎來歷史上的第二次虧損。這樣的聯想集團,還是一家值得投資的公司嗎?
企業短期的虧損與長期投資價值并沒有必然聯系,聯想的短期虧損恰恰是因為著眼未來的戰略投資和企業重組,作者以反問的輕蔑語氣再次試圖誤導讀者。
聯想作為最早創業于中關村的一家企業,三十余年來歷經艱難險阻,才成長為今天為數不多的從中國走出去的全球化公司。在這過程中,身處充分競爭的全球IT 行業,能穩健發展到今天實屬不易,聯想人既倍感自豪,更心懷謙卑,一直如履薄冰,永遠戰戰兢兢。對于來自內外部的中肯意見甚至批評,聯想將以包容之心虛心 傾聽,積極溝通;但面對如此不負責任的惡意中傷,也需要予以澄清駁斥,包括考慮以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感謝大家對聯想的關注和支持,未來的聯想,將 繼續砥礪前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