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思變”:智能工廠是趨勢 無人工廠也要人
去年是對中國制造業極具意義的重要一年,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部署的推進以及“互聯網+制造”的落地,使“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成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動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6512.htm作為國內三大家電集團之一的美的也在去年加快了智能化改造步伐。日前,美的空調首次對外公開其位于廣州南沙工業園的全智能生產線。截至去年底,美的空調在自動化生產改造已累計投入10億元,平均自動化率為16.9%,高于行業7%的平均水平。而這兩條全智能生產線內機自動化率達到64%,外機達到65%。
通過互聯網技術把人與設備組成一個系統,并通過移動終端實現技術人員對生產的監控、訂單的即時反饋以及消費者的定制化服務,這是美的對智能制造的理解與追求。
“嚴格有效的數字化控制使得空調關鍵設備控制點得到控制,一次組裝合格率也大幅度躍升,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更加提高了產品質量。”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總裁吳文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但事實上,美的在智能制造上的道路并不好走,除了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攻破一連串世界性和行業性的難題以外,無人化工廠隨之帶來的還有人力資源結構調整等一系列變化。而在這場浩浩蕩蕩的機器換人大潮中,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實現生產效益最大化,是美的乃至于所有制造企業的新課題。
探索智能化生產
記者在生產現場看到,美的空調的全自動智能化生產線從內部工藝到外機組裝、大到壓縮機小到螺絲釘的組裝,在相當大程度上實現了機器人的標準化作業。
據現場技術人員介紹,每一個工件都會有相對應的條碼,通過信息化系統識別,機器人會“知道”哪一個零件應該配套哪一款機型,這樣不僅實現了一條生產線能適應多種空調機型的生產,更能讓相對應的信息進行捆綁,及時通過數據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提高產品品質。此外,該生產線還利用了移動終端對生產進行管理和控制,實現管理移動化與決策數據化。
“利用互聯網把設備和人連在一起組成一個系統,再利用傳感器技術,讀取當中的數據,通過計算機去分析再反饋到終端,非常便于工作人員的監控和管理?,F在都用智能手機,效率提高不少,這就是智能制造的一部分。”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廣州智能工廠總經理汪小進告訴記者。
“當時談C2M(顧客面向制造)概念的時候,我們不太相信。當中的一些技術例如抽真空、母解,包括一些運行方自動,這些智能化技術在這個行業內還是沒有的,幾乎沒人敢做,在日本、德國、美國也是。而且空調的型號非常多,讓自動化生產增添了更多的難題。”參與涉及和制造全智能生產線的博眾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楊榆強說。
吳文新認為,全智能工廠最終的目的是品質穩定、成本最優、柔性交付。他舉例道,一條普通生產線換型時間要45分鐘,一次組裝合格率只有97%,而現在的全智能生產線換型時間只要3分鐘,一次組裝合格率高達99.9%。
事實上,互聯網等信息化智能技術的運用不僅僅體現在內部互聯。美的認為,在產品最終完成并包裝完畢后,通過直接掃描每個產品身上的“ID”號碼就能馬上與電商取得聯系,而電商也能通過移動終端跟蹤訂單,實現了供應智能化與內外互聯。
“電商的發展讓消費者對產品有了個性化定制、更加快捷方便的需求。比如現在想下個訂單,但不喜歡我們的白色外觀,通過APP確定顏色后轉到業務部門,經過標準設計轉化生產后配送到家,最終實現品質穩定、個性化更高、柔性交付。智能化還要這樣適應發展潮流。”吳文新表示。
汪小進表示,從自動化到信息化,再到智能化的戰略部署是美的空調基于“互聯網+”的三階段戰略規劃,未來美的空調會進一步加大機器人的投入建設,推動從制造智能化到“全價值鏈”的智能化,更會在供應、訂單、研發、產品、生產智能化上加快步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