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云計算應用模式
摘要:在簡介云計算的基礎上,指出云計算對圖書館發展的意義;介紹目前圖書館界應用的幾種云一搭載圖書館的公有云、圖書館私有云和圖書館混合云;給出圖書館利用云計算的幾種模式一利用互聯網搭載模式、總分館模式、混搭模式;最后繪制出圖書館云計算應用模式框架。
關鍵詞:云計算;云搭載;圖書館云;云架構
0 引言
近幾年,云計算成為繼“Web 2.0”后最讓人振奮的技術術語之一。由于云計算是多種技術混合演進的結果,加之有各大IT巨頭不遺余力地推動,云計算的發展極為迅速。與此同時,各種與云計算相關或相近的應用和服務競相登場。圖書館以組織、傳遞信息為己任,必然會受到云計算的強烈沖擊。目前,圖書館上空已有云朵隨“風”飄起,成為圖書館領域炫麗的風景。那么,什么是云計算?圖書館為什么需要云計算?怎樣利用云計算為圖書館服務?本文將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討,給出一種圖書館云計算應用的模式框架。
1 云計算簡介
云計算是一種新的IT資源提供模式,它依靠強大的計算能力,使得成千上萬的終端用戶不必擔心所使用的計算技術和接入的方式,就能夠有效地依靠網絡連接起來的硬件平臺的計算能力來實施多種應用。
狹義上的云計算是指用虛擬技術構建的虛擬化數據中心,將分布在大量的計算機和存儲設備上的計算和存儲資源集中起來成為一個虛擬的資源池,以服務方式按需(免費或租用)提供給網絡用戶。這種云計算被稱為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Infrastructureas a Service)的服務。
廣義上的云計算還包括軟件即服務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平臺即服務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等多種服務模式。SaaS通過瀏覽器把程序以服務方式交付給用戶,向用戶收取服務費。用戶通過互聯網使用程序,可降低購買服務器和軟件的成本及系統運維成本,供應商只需統一安裝和維護一套軟硬件系統。很多SaaS還提供了開放API,讓開發者能夠開發更多的互聯網應用。PaaS將把開發環境、應用程序運行環境、數據庫環境等作為一種服務來提供給開發商,由后者開發程序并通過互聯網提供給用戶。
圖書館界一般引用其廣義的概念。
云計算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信息、計算和服務皆在云端,以及網絡使用的無限可能。具體來說是:1)數據在云端:不怕丟失,不必備份,可以任意點的恢復;2)軟件在云端:不必下載,自動升級;3)無所不在的計算: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設備登陸后就可以進行計算服務;4)無限強大的計算:具有無限空間的計算,無限速度。
2 圖書館云
在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推動和支持下,圖書館在管理和服務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也面臨著不少困境,主要表現在:
(1)圖書館信息資源海量增加,更新頻繁,變化無常,而其數據管理、備份、存儲設備能力有限,信息資源存儲問題成為最大的困境。
(2)圖書館IT基礎設施落后。基礎設施的更新改造,服務器、存儲及備份系統的建設缺乏所需的經費,而且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基礎設施的頻繁更新必然造成大量資金的損失。
(3)圖書館信息技術人員短缺。圖書館的圖片檢索技術有待于完善,多語言檢索、不同數據標準之間的數據交換、人機交互技術、圖書館所需的軟件和工具等都需要技術上的進一步發展,而現有館員隊伍對現代技術的吸收應用,對網站、數據庫的建設和日常服務器的管理卻力不從心。
(4)圖書館互聯網信息用戶對信息服務的需求日益提升。要求信息網絡資源具有靈活的介入能力--可以從任何地點、任何設備接入服務和數據;強大的共享能力--數據的建立和存儲,使共享容易方便;信息及時有效--信息的及時更新和邏輯性管理,確保信息的使用價值;利用簡便自由--容易學會,容易使用,并且不希望受數據的影響。
云計算的出現可以很好地解決圖書館面臨的種種困境,如云計算可以提供海量的存儲和計算資源;可以讓用戶在互聯網這個無所不包的平臺上更經濟地運營服務,而且服務更加敏捷、隨需應變;可以提供更完善的人機交互功能,提供更加多樣性的信息服務,從而提高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質量和效率。從圖書館當前的困境和云計算的優勢可以看出,圖書館具有對云計算的現實需求。
3 圖書館云計算應用模式
按照云計算提供者與使用者的所屬關系,業界將云計算環境分為三類,即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公有云是由若干企業和用戶共享使用的云環境。在公有云中,用戶所需的服務由一個獨立的、第三方提供商提供。該云提供商也同時為其他用戶服務,這些用戶共享這個云提供商所擁有的資源。私有云是由某個企業獨立構建和使用的云環境,是為企業或組織所專有的云計算環境。在私有云中,用戶是這個企業或組織的內部成員,這些成員共享著該云計算環境所提供的所有資源,公司或組織以外的用戶無法訪問這個云計算環境提供的服務。混合云則是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
綜上所述,圖書館利用的云計算模式大致可分為:利用互聯網搭載模式、總分館模式、混搭模式等。
3.1 利用互聯網搭載模式
利用互聯網運行公司,搭載圖書館的某些應用,這是一種典型的公有云服務應用模式。比如,在Amazon、Google、Sun、IBM等公司可以分別搭載書目、自薦數據、電子資源目錄的檢索、定購、電子郵件、博客等業務服務。圖書館的業務究竟搭載到那朵云上,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應用來定,比如:當你想運行成批的程序組,但是沒有合適的軟硬件環境,可使用Amazon的EC2;當你想在網絡上發布一個短期(幾天到幾個月)的網站,可使用Google APP Engine;當你想把一個大容量的文件上傳到網絡上,允許用戶短期使用,可使用Amazon的Cloud Front;當你想在網絡上存儲大量的文檔,但是你沒有足夠的存儲空間,可使用Amazon的S3等。
對于一些小規模的圖書館,不想創建或維護自有的基礎架構或應用,可以選擇這種利用互聯網的搭載模式。這種模式按小時租用虛擬機,避免了圖書館內部的IT成本開支。
3.2 總分館模式
基于云計算的覆蓋全社會或覆蓋某個地區的圖書館服務體系最為典型的模式應該是總分館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總館肩負著中心節點的職能,承擔“云服務”提供者的角色,提供本地數據中心或其他業務支持。大多數圖書館都是“云服務”的使用者,直接將業務負載于“云 ”上,幾乎所有的業務支持系統和資源服務系統都通過總館的“云”來提供。這樣,圖書館的資源都分布在“云”上,圖書館可以利用云計算平臺,進行數字資源的整合、組織、關聯、導航甚至可視化服務。每個圖書館背后都以互聯互通的圖書館網作為支持,通過網絡協議實現館際互借、資源共享。這種模式提供的是私有云服務,圖書館界通過建立自己的私有云,可以增強IT對業務的影響能力,幫助圖書館界管理基礎架構,提高文獻信息資源的可獲得性,最大程度上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提高資源利用率。
3.3 混搭模式
混搭模式是指可以利用互聯網運行公司的云計算、可以利用資源供應商的專項服務、利用本地門戶構造的混搭云計算模式。混搭模式的云環境由多個內外服務供應商共同構成,圖書館可以從不同的云服務中選擇最合適的應用,混搭提供最佳的服務,而不是完全依賴于一個云服務提供商。比如,圖書館可以創建自身的私有云,同時與能為其提供額外存儲和基礎架構計算能力的云資源供應商合作。利用混搭云計算,一方面,圖書館可以迅速整合各種服務和能力,迅速處理館內外的大量數據,在節省經費和IT技術人員的基礎上,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務;另一方面,圖書館可根據擁有信息性質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搭載方式。對自己的珍藏文獻數字化的數據,一般不冒險將其放在公有云,而對一些基礎服務,如目錄服務、館際互借、聯合咨詢、聯機編目、軟件共享等可以放在公有云上。混搭模式秉承公有云節省成本的優點,同時可部分實現私有云所能提供的控制。由于沒有哪個商業運行公司會先期構造一個為圖書館服務的云基礎環境,所以在沒有成熟的專門為圖書館構造的云計算環境的情況下,最好的搭載模式應該是混搭模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