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設計應用 > 淺析智能電表技術及市場

        淺析智能電表技術及市場

        作者: 時間:2012-06-26 來源:網絡 收藏

        8、負荷遠程控制

        通過可實現負荷的整體聯接和斷開,也可以對部分用戶進行控制,從而配合調度部門實現功率控制;同時用戶也可以通過可控開關實現特定負荷的遠程控制。

        9、非法用電檢測

        能檢測出表箱開啟、接線的變動、表計軟件的更新等事件,從而及時發現竊電現象。對于竊電高發區,通過將總表的數據和其下所有表計數據進行比對,也可以及時發現潛在的竊電行為。

        隨著信息時代的推進及技術的發展,作為智能電網的神經末梢,在不久的將來,智能電表將在信息社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具有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

        三、智能電表技術發展趨勢

        目前,智能電表的智能主要體現在抄表和付費便捷化,離真正意義的智能電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用行內有些人士的話來說,目前國內的智能電表只稱得上是電子電表,還算不上智能電表。智能電表最大的特點就是交互,就是用戶和供電企業的信息交互。信息交互的關鍵是管理,管理更加便捷和人性化,人性化的管理要求芯片的信息處理能力更強。智能電表的發展要采用先進計量體系(AMI),必將走模塊化、網絡化及系統化的方向。

        1、采用先進計量體系(AMI)

        智能電表也將超向采用先進計量體系(advancedMeteringInfrastructure;AMI),并成為未來家庭區域網絡(HAN)的組成部分。AMI系指利用各種通訊方式,將客戶端電表資料傳送回控制中心的技術,透過雙向通訊達成各種遠程資料讀取、提供、設定及控制等多種功能之系統。AMI除了改善傳統人工抄表不經濟、不精確與不實時之缺點外,尚具備多功能,例如:支持各種不同電價費率、提供用戶能源使用信息并引導自發性節能、支持傳送信號進行用戶負載控制,以因應電價改變的自動響應、支持故障偵測與遠程開/關管理、改善負載預測、用戶用電品質管理等。

        AMI相較于傳統機械電表,優點在于具備雙向通訊功能,因此AMI可連結用電、發電甚至是儲電系統等多方信息相互流通,輔助電網朝向電力系統之高速公路發展,達到隨上隨下的功能。因此AMI主要優點在于促成節能減碳目標實現、改善供電品質以及提升經濟效率,因此在國家、電業、用電戶三方面各能提供多方面的效益。

        在國家面AMI可促成需求面管理,以及再生能源并網,因此有助于國家達成節能減碳政策目標。而對于電業而言,AMI可提供負載控制通訊功能,快速量測、診斷電力質量,來實現電網自愈功能(self-healing),提升供電品質;并可透過時間電價機制之搭配,實現尖離峰平滑,以減緩新建電廠的壓力;同時更容易獲得用戶的用電資料,故可提供更多創新服務[2]。最后在用戶面,AMI搭配顯示器可使用電信息透明化,使用電戶能掌握更多信息,進行能源管理;并加強用戶與電力系統之靈活互動,使用電戶可同時扮演發電者與電力消耗者的角色,有助于健全電力市場運作。

        2、模塊化

        智能電表采用功能模塊化設計有以下優點:其一是只需通過更換部分功能模塊就可以實現電能表的升級換代,而無需更換整個電能表,從而擺脫了傳統電能表設計中那種因不可更改導致的成批調換和淘汰,乃至整個系統需要重構的厄運;其二是由于功能的模塊化和結構的標準化,使得供用電管理部門在選購電能表時不必過分依賴某一電能表廠家產品,并為規范電能表的研制與開發提供可能;其三是可以通過現場或遠程升級更換故障模塊的方法,提高可維護性并節省維護費用。

        3、網絡化

        網絡化可以實現將各種場合的電能數據進行實時采樣和存儲,并經有線或無線網絡的傳輸,將信息實時或非實時的輸送到用電信息管理系統中,通過數據共享和分析實現供用電管理部門對異地用電信息的實時或非實時的測量和監控。通過網絡化,可以將智能電表的部分功能從接入層上移到網絡層和數據管理平臺層,通過數據共享和綜合分析實現智能電表的功能,簡化智能電表的設計。目前,可利用的通信網絡有:電力線載波(PLC)網、光纖與同軸電纜(HFC)網、固定電話(PSTN)網、無線移動(GSM/GPRS/CDMA)網。近日,國家電網公司和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在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電網和通信領域開展合作,以共建電力光纖到戶工程為著力點,合作推動堅強智能電網建設。電力光纖入戶工程在技術上實現了只需一次施工,一個通道,一次性解決纜線入戶的問題,可取代以往電線、網線、電話線和有線電視等多條線路的多次施工[3]。三網融合的目的就是資源共享,為電能信息數據的傳輸提供了穩定可靠和價格低廉的數據傳輸信道和網絡,為智能電表的網絡化和系統化及其自動抄收的實現奠定了網絡化基礎。

        4、系統化

        系統化是綜合利用成熟的計算機技術和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在數據控制管理平臺實現海量用電數據的有效分析、處理與管理。在網絡化和系統化的推動下,用電信息管理系統可以向著分布性和開放性的方向發展,使得用電信息管理功能的擴展更加靈活,性能不斷提高,使用更加簡便。

        四、智能電表的發展前景

        1、國內市場前景

        目前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已經開始試點使用。福州已開始為3個小區,近25.7萬戶進行電網智能化改造,首批3000戶已開始正式使用智能電表,2010年年內25.7萬試點用戶全部使用智能電表。南京市2010年年底前首批免費完成102萬戶智能電表改造,五年內改造全部完成。

        從機械電表到電子式電表,再到現在的智能電表,產品升級是當前市場的需求,也是企業發展的方向。上個世紀家用電表基本以機械表為主,一般每只價格在三四十元。2000年前后,逐步更換為電子式電表,其價格略有增加,每只五六十元左右。現在的智能電表技術含量提高,價格也比電子式電表翻了一番,每只100多元。

        電表市場數量龐大,若全面換裝智能電表,則市場規模將相當可觀。智能電表安裝數量自2009年起,開始出現兩位數的成長,2009年智能電表安裝達7,600萬具,2015年預計將達2.12億具。國內行業將面臨一個每年超過50億元規模的市場,這對智能電表制造企業更是巨大的推動,智能電表制造企業將成為充分受益于智能電網建設的排頭兵。

        電能表相關文章:電能表原理


        關鍵詞: 智能電表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阳县| 赤壁市| 莱州市| 衡东县| 泸定县| 南岸区| 元阳县| 武川县| 贵阳市| 双鸭山市| 措美县| 达日县| 吉木乃县| 呼伦贝尔市| 偃师市| 临澧县| 东平县| 孟州市| 青阳县| 任丘市| 沧州市| 裕民县| 仁怀市| 栾川县| 涿鹿县| 荔波县| 高密市| 乌拉特前旗| 乌苏市| 汕尾市| 博野县| 自贡市| 定州市| 芦溪县| 扶风县| 焉耆| 武穴市| 吉木乃县| 海原县| 绥中县| 临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