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能質量監測的現狀及展望
33.電能質量監測分析展望
電能質量的分析和監測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設計到電力系統、自動控制、現代通信等多個方面。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時間內,它在發展中要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9]:
(1)基礎理論的研究
電能質量基礎理論研究是對其本質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包括統一的畸變波形行電能質量的含義,各功率成分的定義、產生機理、評價體系的研究,及物理意義,科學的計算方法研究等。目前為適應不同的需要提出許多的定義方法。各方法在數學表達式、物理意義、建立模型及實施方面各有所長,但距離理論上和實際上的統一并易于接受的表達式尚有一定的差距,無法對電能質量做出綜合的分析和評估。這一理論的短缺無疑將會阻礙對電能質量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2)新型算法的開發
隨著近代數學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大量跨學科、跨專業交叉理論的出現,電能質量分析的模型、方法和手段呈現出強烈的多樣性,如何以更科學、更先進的模型來分析電能質量,改善其對電網的影響,也是電能質量研究領域內不可忽視的核心所在。就目前電能質量的研究情況來看,小波分析、模糊數學的方法、神經網絡方法、遺傳算法及交叉技術將成為今后電能質量新算法研究的主流方向。可應用模糊數學方法建立精確數學模型,應用小波變換對擾動數據進行辨識、分類和原因分析,應用模糊-神經網絡方法確定有效信息的傳輸、存儲。這些理論的推出及其日漸成熟對電能質量研究領域從算法本身到算法的適用領域、算法性能的改善等各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
(3)電能質量監測的網絡化、智能化
現代電網規模越來越大,監測點越來越多,未來電能質量的監測不僅局限于某一點,而是要實現同一供電系統、不同地點的電能質量監測,甚至實現多個不同供電系統的集中監測。在功能上,更強調智能化,除具有計算、顯示等功能外,還要有一定的判斷、分析、決策等功能,如能進行事件預測、故障辨識、干擾源識別和實時控制,初步具有自動的實用先進的計算智能評估功能。
電能質量分析及及其監測是一個較復雜的問題,如何合理、全面地分析處理各種干擾源,充分將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電能質量分析與監測所用,都是應注意的問題。同時電能質量監測的發展趨勢對監測系統在功能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表明這一應用領域的研究需要多種技術的相互融合和各個領域的密切合作。
參考文獻
[1] 朱桂萍. 王樹民. 能質量控制技術綜述[J] .電力系統自動化,2002,6(10):28-31.
[2] 林海雪. 現代電能質量的基本問題[J] .電網技術,2001,25(10):5-12.
[3] 陳警眾. 電能質量講座(第二講)[J] .供用電,2000,17(4):52-55.
[4] 林海雪. 論電能質量標準[J] .中國電力,1997,30(3):8-10.
[5] 許遐,王蕙仁. 電能質量的全過程監測技術[J] .電測與儀表,1999,36(8):4-9.
[6] 胡銘,陳行. 電能質量及其方法綜述[J] .電網技術,2000,24(2):36-38.
[7] Juan A Martinz. EMTP Application to power quality analysis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C]. 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Summer Meeting , 1999, 1: 485-486.
[8] 紀延超,冉啟文. 諧波監測中小波變換頻域特性分析[J] .電力系統自動化,1998,22(7):35-38.
[9] 丁屹峰、程浩忠、占勇. 電能質量監測技術及發展[J] .中國電力,2004,7(18):18-45
作者簡介:
張軍:男,碩士研究生,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武威供電公司調度自動化專業技術帶頭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