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中先進計量測試系統技術
標簽:智能電網 電能計量 AMI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032.htm計量測試在智能電網中非常重要 ,讓老百姓明明白白地用電,但不影響電網可靠的運行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計量的數據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國內目前希望發展多網的互聯互通,從體制方面講,還存在一些非技術方面的因素,實現起來確實在短期內還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搞網絡、物聯網一定要有電信部門的參與,國家主干網都在技術部門。不可能把現有的技術、設施重新再建一遍,如何在現有設施情況下建設物聯網后的標準和協議,適合傳感網絡和CDMA相結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智能電網當中測量的問題非常重要。首先要有非常好的先進傳感器,還要有遠程的抄表系統,另外還要友好的檢測系統和管理系統。如何構建我們自己的計量基礎設施,在測量中非常重要,這部分實際上是我們儀器儀表行業在智能電網行業應該做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是可以做好的。
下面介紹一下先進計量的基礎設施:首先介紹一下AMI,AMI翻譯有很多種版本,AMI的提出已經不是單純的自動抄表的技術,自動抄表是最基本的功能,AMI的電子系統應該包括賬單的生成。記錄一級B2B的服務功能。AMI是一個用來測量、收集、存儲、分析和運用用戶用電信息的網絡信息處理系統,一般安裝在室內。組成AMI的最基本的部門首先是智能電表,不是簡單的電表,而是一種“智能傳感器”,它實際上是真正實現智能電網或者是堅強智能電網的最重要的一步,因為真正和用戶打交道的就是 AMI 技術。
大家一定都很關注智能電表,什么是智能電表?與原來電表差別在哪里?我們姑且把智能電表叫做電力系統測量的傳感器,這種傳感器首先應具有的功能包括:一是間隔測量;二是具有自動轉換功能;還有就是雙向,能說、會聽。這樣的功能實際上是智能電網非常需要的;另外還有一個功能是與人能夠交互,目前的電表還做不到這點。它的基本的功能包括用戶計費、故障響應、需求管理分析,向AMI發送信息以及對表軟件在線升級等。
到20l 0年AMI發展成為寬帶的、實時的、智能的過程,這實際上是今后AMI在電能計量過程中應該發展的主要方向。當然這對傳感器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然要談到無線的計量,我們再回顧一下所謂的無線抄表系統,看一下目前存在的無線抄表方式:一種是單向的,今后要進行雙向的采集;另外就是使用了所謂的移動射頻技術,還有固定設備技術等,當然 還有PLC,美國也在使用無線射頻和混合系統,這也是未來無線自動 抄表的重要趨勢。
今年5月份我在美國訪問時見到谷歌之父,他講到了一個關于TCP/IP的事情,我們,怎么進行互聯互通,很重要的原則是形成一種妥協,這種妥協實際上就是大家看到TCP/IP。到物聯網時代有很多的網絡,互聯網也是物聯網中很重要的技術,未來的無線抄表技術將會是一種混合的技術。
談到計量,要看一下AMI 和傳統計量過程的不同點是什么。AMI 進行計量時包括很多過程:測量、用戶賬單、付費調節、債務管理、合同更換,這是基本的流程,在這個流程當中可以看到AMI和傳統的計量的過程不一樣。技術的好壞要看,老百姓是否從中得到實惠,具體體現就是AMI要對浮動的電力價格負責,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讓用戶知道如何在高峰、低峰的時候用電可以節省費用,使我們的電網更加均衡,這樣在經濟上是對大家有好處的。
另外介紹一下AMI的結構,我們可以看到前端還是電表,所謂的智能傳感器,這部分包括 AMI當中水表、氣表、電表,三表融合在一起是今后的趨勢。今天匯報的過程中主要講的是電表,其他水表和氣表也是一樣,但在國內各種表不是一個體制,今后如何去融合還有待各方面的協調。
更多好文:21ic智能電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