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儲能技術是支撐可再生能源普及的戰略性技術
2005年,日本住友電工公司在北海道為36MW的風電場建造了4MW/6MWh全釩液流電池系統。該系統在3年的應用中實現充放電循環27萬次,對于平滑風電場輸出和儲能發揮了重要作用。全釩液流儲能電池是目前唯一一種在大規模風電場中進行了應用的儲能技術。日本的示范經驗表明,液流電池是最適合風力發電的儲能技術。
我國大連化物所與大連融科儲能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聯合,采用全釩液流電池實施了多項“光—儲”、“風—光—儲”應用示范工程,推動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液流電池技術進入產業化初期階段。
但液流儲能電池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低。并需要加快工程化和批量化生產技術開發,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性能,以滿足液流電池商業化需要。
大規模儲能前景何在?
循環壽命、儲能效率、最大儲能容量、能量密度、功率密度、響應時間、建設成本和運行維護成本、技術成熟度等是衡量各種儲能技術的關鍵指標。在不同應用場合,關注的指標也不同。如配合風力發電應用的儲能要求容量大、壽命長、建設成本和維護成本合理、并要求響應時間快。但對于電力調峰,儲能的響應時間指標就不是很關鍵,如調峰電源的響應時間可以為分鐘。因此,各種儲能技術在不同領域會找到最適宜的應用。
由于我國儲能行業起步比較晚,隨著可再生能源的普及應用、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及智能電網的建設,各種儲能技術都面臨巨大挑戰和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加大儲能研發和應用示范力度,突破關鍵技術;盡快明確國家的產業政策和支持措施;建立起儲能產業鏈,推動儲能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是實現我國新能源振興和落實節能減排國策的重要保證。
電能表相關文章:電能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