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光電顯示 > 設計應用 > 電子技術在LED照明中通用照明和智能控制的應用

        電子技術在LED照明中通用照明和智能控制的應用

        作者: 時間:2010-09-28 來源:網絡 收藏

          供電層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0696.htm


          供電層為整個控制系統提供高效穩定的直流電源。與光源工作需要的恒流電源不同,控制系統的工作需要的是恒壓電源。供電層的電源獲得有兩個途徑:一是從燈具上的恒壓電源上獲取,這是一個DC-DC(直流到直流)轉換,因為燈具上的恒壓電源的電壓通常很高,而控制系統的電壓很低,所以要做一個從直流到直流的降壓轉換;二是從交流市電獲取,這是一個AC-DC(交流到直流)轉換,為了安全,通常也要做成隔離型的開關電源,因為控制系統的功耗通常很低,所以這里的恒壓電源對轉換效率的要求就不是很高。


          驅動層


          前面提到,模型二中電源部分是恒壓源,而光源的工作需要恒流源,因此,在控制系統中要有一個恒流驅動模塊,為LED光源的正常工作提供恒流源。在恒流驅動的設計上,一般是采用專用的驅動芯片,并配合一定的外圍電路。


          驅動芯片的輸出端通常是帶有一串LED,輸出的恒定電流就是LED的工作電流。輸出的電壓范圍越高,可帶的LED數量就越多。也有例外的情況,輸出端要并聯多串LED,這時,我們要給每串LED串聯一個小電阻來實現電流的分流。驅動芯片一般還有一個PWM(脈沖寬度調制)的端口,用于實現調光控制,這是實現智能的基礎。恒流驅動方案的優劣,直接關系到LED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因此,對LED驅動技術的研究,尤為重要。


          調光層


          LED照明之所以容易實現智能控制,是因為它容易實現調光控制。所有智能化功能的體現,都是通過調光功能實現的。對于LED照明調光的理解,不能只限于調節光的亮度,還包括對LED色溫和色彩的調節。這也正是LED照明能夠顛覆傳統照明的一個主要因素。調光技術的實現方式,有模擬和數字兩種。其中,數字調光主要是通過PWM(脈沖寬度調制)技術實現的,它是現在LED調光方案的主要手段。PWM信號可以通過對微控制器的編程實現,產生不同的占空比,從而實現LED照明的調光。設計一款LED“三調”(亮度、色溫、色彩)功能的集成方案,是這個層次的研究重心。


          傳感器層


          前面講到的驅動層和調光層,是從系統輸出的角度分析的。顯然,傳感器層就是智能系統的輸入了。它就像智能系統的眼睛和耳朵,能夠感受外部環境的變化,并把這些變化轉化成電學信號,傳遞給智能系統的大腦--中央處理器,進行分析和處理。在照明控制領域,我們關心的傳感器主要有:光敏傳感器,采集自然光的亮度信息;人體傳感器,檢測燈具附近是否有人的存在;溫度傳感器,采集外部環境的溫度信息;還有對系統工作時的電流電壓等數據的采集和分析。


          協議層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實現智能照明系統的內部各個模塊間的有序協調工作,必須有一套完善的“規章制度”,用來傳達指令和執行操作。這套制度就是智能系統的協議。在目前的照明行業中,有兩套比較成熟的協議,一是照明通信中的DALI(DigitalAddressableLightingInterface數字可尋址照明接口)協議,另一是實現RGB色彩控制的DMX512協議。遺憾的是,這兩套協議都不是為LED照明量身定做的。對于LED照明控制相關協議的研究,現在也是一個熱點,國際上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這對我們來說,也許是個機遇!


          通信層


          在電子信息領域,協議的傳輸,是以通信技術為載體來實現的。LED照明中通信,主要有三種方式:總線方式、電力線載波方式和無線射頻方式。總線方式,以其技術成熟,可靠性高,組網簡單,成本適中等優點,是目前應用最多的通信手段,如RS485總線。電力線載波方式,是通過交流電網來傳遞協議,免去了重復布線的成本,應該說是一種優秀的通信手段。但是,它對電網的質量要求很高,鑒于目前我國電網的諧波污染很嚴重,這種方式是否適合我國國情,還有待考證。無線射頻方式,現在最熱門的技術是ZigBee.它是一種新興的短距離、低速率、低功耗無線網絡技術。


          操作層


          這個層次實現了用戶和系統的信息交互。對于人機交互軟件的設計,操作簡單,界面友好,便于維護和升級,應該是首要考慮的因素。按照應用的場合不同,交互軟件可分為兩大類:一類運行于嵌入式系統;另一類運行于PC機。


          系統實現層


          在這個層次,我們是對控制系統做全局的分析和設計,利用前面7個層次的研究成果,完成整個系統的搭建。也就是說,這個層次的設計是以前面7個層次為基礎的,是對前7個層次研究成果的綜合。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赞皇县| 饶平县| 从化市| 江华| 怀宁县| 西安市| 巴彦淖尔市| 九龙城区| 乐都县| 年辖:市辖区| 乌鲁木齐市| 盐亭县| 安图县| 合水县| 金溪县| 龙门县| 阳城县| 阳春市| 泰来县| 永丰县| 河源市| 绥宁县| 固原市| 山东| 秦安县| 铁岭市| 锡林郭勒盟| 噶尔县| 旬邑县| 乡城县| 花莲市| 松桃| 伊通| 射洪县| 沛县| 原平市| 靖边县| 常熟市| 南宁市| 汾阳市| 修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