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醫療電子 > 設計應用 > 一次性輸液器故障分析

        一次性輸液器故障分析

        作者: 時間:2012-04-10 來源:網絡 收藏

        臨床上一次性輸液器的應用,不僅有效地避免了交叉感染的發生,而且方便實惠。但實際使用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如處理不當會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可危及生命。現將體會介紹如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99316.htm

        輸液管上方進入空氣

        輸液中,如果插入輸液瓶瓶塞后的輸液管針頭與通氣管針頭斜面相對,距離比較靠近,且通氣針頭位置稍低于輸液管針頭位置時,輸液管內的液體流速所產生的吸力就會將通氣針頭產生的氣泡吸入輸液管內。另外,插入輸液瓶瓶塞后的針頭因瓶塞面較薄,穩定性不強,輸液中若輸液管受患者軀體挪動等外力影響時,與之相連的輸液管針頭也會發生相應方向、位置上的移動。隨后,輸液管進氣與否也因移動后的輸液管針頭與通氣針頭是否處于進氣的位置而發生變化。如果兩針頭處于可進氣位置,就可發生空氣自輸液管針頭處進入輸液管內。

        處理:(1)防止空氣自輸液管上方進入,可在輸液管或更換液體往瓶塞里插入針頭時,避免兩針頭斜面相對,且保持一定距離;(2)輸液時,若發現輸液管上方進氣,應立即旋轉兩針頭之一,調轉針頭斜面方向,使針頭斜面方向向背,可立即防止空氣繼續進入。

        液體從空氣管中外漏

        為防止液體外流,通常做法是將輸液管瓶瓶塞上的通氣針頭拔下或用手捏住或鉗子夾住通氣管片刻,待輸進一定量的液體后再將通氣針頭插入或開放通氣管。這樣做既耽誤時間又造成浪費。處理:(1)為防止液體外漏可在往輸液瓶內加入藥液時,注意抽出的空氣量大于或等于加入的藥液量;(2)在已漏液體的情況下,可將輸液管針頭拔下后,倒轉輸液瓶,使瓶內空氣自通氣針頭外逸。待瓶內外空氣壓力趨于平衡后,再將輸液管針頭插入,外漏現象即可停止[1]。

        靜脈血回流

        臨床輸液有時更換未加藥的液體后,因輸液瓶內負壓較大,造成較多血液回流,易給患者心理上造成壓力。處理:可在每次更換液體時,注意先將通氣針頭插入輸液瓶瓶塞,待輸液瓶內的負壓變成正壓后,再插入輸液管針頭,就會避免血液回流輸液管內的現象。

        液體滴入停止并伴有血液回流

        有時輸液輸到中途,液體輸入停止,血液不斷回流到頭皮針硅膠管內。用手加壓后,可將血液擠進血管,松手后,血液又繼續回流。處理上可再取一通暢針頭插入輸液瓶瓶塞,即可恢復輸液的正常狀態。

        輸液管下段進入空氣

        輸液時,若莫菲滴管下段進入的空氣量較多時,很難將其彈出。處理方法:可先關閉液路,然后不斷彈擊空氣上端的硅膠管外壁,使管內空氣上移進到莫菲滴管處,隨后再繼續下移彈擊。還可采用下排氣法,即分離頭皮針,將空氣從輸液器末端排出,再接上頭皮針,但此法易污染接頭處,應用時應特別注意。

        另外還可用上排纏繞法[3],方法:關閉液路,從有氣泡的某段輸液管下方約20~30cm處為起點,以右手拇指與食指捏扁輸液管向上滑提的同時,將捏扁的輸液管緊緊纏繞在左手食指上,至液面達莫菲滴管,松開右手,擠壓莫菲滴管使液面達莫菲滴管的1/2~2/3,再將纏繞左手的輸液管緩慢松開。檢查管內無氣泡后調節液路至所需滴數。如管內氣泡離莫菲滴管稍遠,可先降低輸液吊桿,以縮短液體與穿刺點的距離。

        輸液管終端濾過器內存有空氣

        處理:(1)在已進氣的情況下,可立即關閉液路,固定好穿刺針頭后,不斷彈擊頭皮針管外壁,至管內空氣上移至輸液管硅膠管,再繼續彈擊輸液管硅膠管外壁,直至將空氣彈至莫菲滴管處;(2)預防頭皮針硅膠管進空氣,可在輸液排氣時,當液體即將流至終端濾過器,快速將終端濾過器處于垂直,同時,不斷彈擊終端濾過器外壁,就可將終端濾過器內的所有空氣排除出去。



        關鍵詞: 故障分析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城市| 大田县| 湘阴县| 冕宁县| 和平县| 乌拉特前旗| 库车县| 将乐县| 息烽县| 藁城市| 泰宁县| 金乡县| 三台县| 沙雅县| 永仁县| 富民县| 惠来县| 濮阳市| 朝阳县| 彰化县| 四川省| 高青县| 霸州市| 美姑县| 萍乡市| 甘孜| 达孜县| 庐江县| 博湖县| 宁海县| 邢台县| 沂水县| 麻阳| 根河市| 仁化县| 毕节市| 革吉县| 青海省| 安庆市| 商河县| 富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