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SB傳輸之嵌入式生理量測系統之研制
資訊產業發展快速,電腦產業的興起,資訊和資料之傳輸方式越來越講求方便、迅速,從最早接觸的UART(RS-232)埠、網際網路 (Ethernet)等連線傳輸發展至現在的USB 傳輸(低速、全速、高速)、無線技術(BlueTooth、ZigBee)等無線傳輸。而應用的范圍也概括了個人、家庭、日常生活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99004.htm心電圖常被廣泛運用在臨床實驗上,用于量測心臟和肺部疾病的重要診斷工具。目前心電圖量測之資料傳輸介面較常應用RS-232 介面來傳輸,其優點為:(1)傳輸協定和傳送封包格式較容易理解。而其缺點為:(1)傳送資料之距離受到限制(2)傳送速度較慢。然而本論文所強調之重點在于應用USB介面傳輸來傳送心電訊號,其目的是為了運用USB 隨插即用特性,將使用者所量測到之心電訊號儲存至硬體電路的儲存裝置上,而心電訊號之呈現可透過與嵌入式開發平臺之連接,配合裝置驅動程式之掛載,將使用者之心電訊號在平臺的觸碰式螢幕(Touch Panel)上顯示。使用者也可將心電圖波形攜帶至醫院,讓專業醫師來診斷其是否有異常現象。
研究方法
本論文之系統架構由心電訊號感測元件(電極貼片)、心電訊號擷取之硬體電路(前端處理、儲存裝置)、USB 介面傳輸協定、系統平臺(裝置驅動程式掛載)、系統架構整合等四大部分整合組成。人體藉由電極貼片擷取微弱訊號至硬體電路之儀表放大器(AD620)做第一級放大,透過可程式系統晶片PSoC 其內部的濾波、第二級放大、A/D 轉換等將訊號轉換成USB 封包格式傳送,經由USB 介面傳送心電訊號至可攜式行動平臺做訊號之分析與顯示。其系統架構圖,如圖1 所示。
圖 1 系統架構方塊圖
一、心電訊號感測元件
本系統架構主要量測之生理訊號為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ECG)訊號,透過心電訊號感測元件可量測使用者(User)心臟電位活動之變化并紀錄,其變化經由感測元件轉換成研究者可觀測之訊號波形,而後更可依據波形產生之差異,進而得知受測者心臟方面的訊息(例如:心臟疾病),此接收到的訊號屬於類比訊號。市面上有販售許多不同廠牌的心電圖電極貼片(ECG Electrode) , 我們使用的電極貼片是KENDALL 公司所生產的電極貼片, 其型號為:31078135。
心電圖主要是紀錄心臟向量投影至各導程之投影量變化。本論文中,我們應用3導程(3-Lead)方式來量測和紀錄我們所需要的心電圖波形,如圖2 所示為使用3 導程電極貼片之放置示意圖。
圖 2 使用3 導程電極貼片之放置示意圖
由于送至硬體電路所需之心電訊號為差動訊號(Differential Signal),因此我們計算心電訊號的方式為:Lead III – Lead II,其求得的值為我們所需要之差動生理訊號。3 導程量測在靈敏度(接收訊號之難易度)方面較優於其它導程量測。本文所強調之重點在于硬體電路和系統平臺,因此在量測方面較著重於量測之容易和便利性。
二、訊號擷取之硬體電路
可攜性、體積小是近年來市面上熱烈討論之話題。USB 裝置隨插即用之便利性也不外乎是消費者所熱愛追求的。基於以上的觀點,我們所設計之硬體電路朝著體積小攜帶方便,以USB 裝置為傳輸介面等方向來達成可攜式USB 傳輸訊號之目標。如圖3-1,3-2所示為硬體電路正反面之實體圖。
圖 3-1 硬體電路正面實體圖
圖 3-2 硬體電路反面實體圖
硬體架構方面主要可分成四大部分來分析說明,第一部份為:儀表放大器,主要目的是用來做訊號處理的第一級放大,第二部份為:可程式系統晶片PSoC,主要使用之目的是用來做生理訊號處理之訊號濾波、第二級放大、A/D 轉換等,第三部份為:USB介面傳輸協定分析。
第一部份應用儀表放大器之目的與說明
由於前端感測元件(電極貼片)所產生之差動訊號為微弱訊號,其訊號較不易讓研究者做進一步分析觀察,因此使用AD620 儀表放大器先針對微弱訊號做約500 倍的增益放大,其輸出訊號進而再送至可程式系統晶片PSoC 做訊號處理,如圖4 所示為使用者與儀表放大器連接之示意圖。
圖 4 使用者與儀表放大器連接之示意圖
連接說明:使用者左邊胸部靠近心臟部位之電極貼片需連接至儀表放大器Pin 3 (+ IN)當作生理訊號源正端輸入。使用者右邊胸部與左邊貼片對稱之部位需連接至儀表放大器Pin 2 (-IN)當作生理訊號源負端輸入。使用者左腳接地部位需連接至Pin 5(VREF)當作參考接地。RG 阻值大小可隨意改變,變更其放大增益。Pin 7、4 需正確接上電源,才得以驅動儀表放大IC 晶片,最後輸出訊號透過Pin 6 輸出至下一級做訊號處理。
第二部份可程式系統晶片PSoC
經由儀表放大器放大波形至一定增益大小,其波形需再透過濾波器濾除雜訊、第二級放大、A/D 轉換、資料型態轉換等步驟後,才能將訊號資料送至系統平臺做訊號處理或儲存的動作。
可程式系統晶片(PSoC)所概括的訊號處理有:(1)類比訊號處理(2)數位訊號處理。在設計環境中,可以任意配置使用者所需之類比、數位區塊模組。如圖5-1,5-2 所示為類比、數位區塊模組配置示意圖。
圖 5-1 類比區塊配置示意圖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