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首批合規光伏企業名單出爐 七成落榜者何去何從

        首批合規光伏企業名單出爐 七成落榜者何去何從

        作者: 時間:2013-12-09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 收藏

          距離今年9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以下簡稱“《條件》”)還不到3個月,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就公示了第一批符合《條件》的企業名單。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國內產業整合就此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98393.htm

          七成以上落榜

          目前我國共有500多家光伏企業,而進入第一批符合《條件》名單的只有134家。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500多家光伏企業,而進入第一批符合《條件》名單的只有134家,超過七成的企業未能入圍。具體來看,名單涵蓋了、硅錠(多晶)、硅棒(單晶)、硅片、電池、組件等產業鏈各環節的企業,其中主營業務涉及組件生產的企業占比居多,而國內40多家企業中進入名單的僅有11家。

          另外,記者發現,目前正在執行重整計劃的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未能入圍,然而其卻通過了審核;英利綠色能源下屬分公司西藏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和目前最受關注的無錫尚德收購方——順風光電也未能進入名單。

          為何大量企業未能進入名單?“主要因為以下四種情況。”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副所長王世江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一是未能通過環評驗收;二是產能或者產能利用率不達標;三是不具有省級以上獨立研發機構、技術中心或高新技術企業資質,研發及工藝改進費用不足;四是產品衰減率和水耗、能耗等指標未達要求。”另外,王世江表示,部分涉嫌虛報、隱瞞情況的企業雖然通過地方主管部門提交了申請,但仍在行業專家進行書面復核的過程中被發現而被取消了資格。王世江強調,為確保名單真實有效,今后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定期組織專家前往企業進行實地抽檢。

          “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基本都是因為2012年停產或者減產,造成當年產量低于年產能的50%。”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呂錦標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而在明年第二批申報時,這些企業仍然會因為2013年的停產而不符合《條件》。”就國內多晶硅市場來看,呂錦標認為,國產多晶硅供應份額提升的部分將由產品優質、成本低廉的企業擴大生產來提供,如在國內多晶硅企業大面積停產的2013年,保利協鑫多晶硅供貨量反而比上年大增35%。

          “隨著產業集中度提高、優勝劣汰步伐的加快,明年的產業調整將更為殘酷。”呂錦標進一步指出,“硅烷流化床技術制取多晶硅已經實現量產,品質更高且成本僅為現有改良西門子技術一半以下的多晶硅產品即將大量投向市場,屆時又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不整合沒出路

          一些無法達標的公司如果不能通過有效整合、技術提升而踏入合規行列,將無法享受一系列的政策及信貸授信支持。

          “合規企業名單的出爐,會讓國內光伏產業‘兩極分化’的局面日趨明顯。”君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張為在接受《中國電子報》采訪時表示,“國內光伏產業進行整合的步伐將明顯加快,因為一些無法達標的公司如果不能通過有效整合、技術提升而踏入合規行列,將無法享受一系列的政策及信貸授信支持。”

          張為具體分析道,《條件》提出的標準并不低,如在產量方面,多晶硅公司要達到每年1500噸,硅片公司則需要有2500萬片的產出。另外,對企業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技術要求,如多晶硅、單晶硅電池的轉換效率要不低于16%到17%,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也不能低于14.5%。這些硬性指標會讓一些在2012年生產不正常、技術也不算很先進的企業都無法拿到通行證。

          民生證券分析師王海生也對以上觀點表示贊同。“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的兼并重組或技術提升,那么未能入圍的光伏企業可能會受到各方面的影響。”王海生說,“其中最大的影響是莫過于難以享受應有的銀行信貸以及出口退稅。”他強調,盡管國內市場的光伏組件需求已經較大,但日本和美國市場的需求在2013年年初至今都有搶眼的表現,因此出口退稅依然是對光伏企業最具吸引力的政策之一。所以說,一些暫時無法達標的光伏企業必須靠提升自身的產能或通過被收購而獲得生機。

          “在之前一輪電站搶裝潮的推動下,國內光伏市場的確小火了一把。但是,目前的國內光伏產業仍處在‘亞健康’狀態,長遠看來,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仍然是規范產業發展和去產能化。”王世江指出,“首批符合《條件》的名單雖然已經出爐,但國內光伏產業去產能之路依舊任重而道遠。”

          微觀點

          @國泰君安:繼出臺《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后,工業和信息化部迅速公示了首批達標企業名單,這表明政府部門在拉動內需的同時,仍在推進產業整合,光伏產業新一輪無序擴張的可能性基本已被杜絕,各環節的一線企業均將受益。

          @新能源觀察:工業和信息化部一直力推光伏行業的市場準入標準。自2012年出臺的多晶硅準入條件實施以來,業界普遍反映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市場的規范及企業以技術研發促成本降低的速度。此次在全行業引入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一方面將以明確政策信號提速光伏制造業的產業整合步伐,推進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在目前政策補貼資金相對匱乏的情況下,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的出臺也有助于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向優勢企業傾斜。

          @人民網:工業和信息化部《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的出臺顯然是為了淘汰無序競爭的低水平產能,因此發布后曾遭到江蘇大量中小光伏企業的反對。目前看來,在首批符合條件的企業名單中,共有40家江蘇企業,占總數的30%左右。其中,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等多家國內光伏行業領軍企業赫然在內;按照地域來劃分,依然以蘇南地區為多,主要仍集中在無錫鎮江等地,產品則集中在電池、組件、硅錠、硅片四類上。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也在名單之內,公司重組方案今年11月12日塵埃落定,由順豐光電接盤,公司接下來的動向如何,市場十分關注。

          @Solarzoom:在首批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中,四川省有四川瑞能硅材料有限公司、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天威新能源(成都)光伏組件有限公司3家入圍。入圍企業之一的四川永祥董事長馮德志表示,名單的出爐意味著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得到認可,入圍企業在獲得金融、稅收優惠等相關政策扶持時也更方便。同時,四川省的光伏制造業整合已經從多晶硅企業破題。近日,川投能源發布公告稱,通威集團同意對川投能源持有38.9%的新光硅業進行重組。

          @河北日報:首批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的134家光伏制造企業名單中,河北省共有11家企業榜上有名。這11家企業包括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光為綠色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英利能源(中國)有限公司、晶龍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企業,涉及光伏制造領域的多晶硅、硅棒、硅錠、硅片、電池、組件等生產環節。在公示期結束后,這些企業將繼續享受國家出臺的市場應用扶持和信貸授信等政策支持。



        關鍵詞: 光伏 多晶硅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沧源| 朝阳市| 新野县| 盐源县| 江川县| 全南县| 深圳市| 都兰县| 贵南县| 山西省| 翼城县| 鄂伦春自治旗| 汪清县| 晋城| 扬州市| 新沂市| 察哈| 山丹县| 青神县| 益阳市| 克山县| 皮山县| 江津市| 建宁县| 永靖县| 惠安县| 武威市| 饶河县| 株洲县| 福泉市| 定兴县| 启东市| 嘉鱼县| 大埔区| 枣强县| 盘山县| 武清区| 哈巴河县| 宁夏| 天峻县|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