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GPS定位系統構成及原理
GPS定位系統是指利用衛星,在全球范圍內實時進行定位、導航的系統,簡稱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定位系統功能必須具備GPS終端、傳輸網絡和監控平臺三個要素;這三個要素缺一不可;通過這三個要素,可以提供車輛防盜、反劫、行駛路線監控及呼叫指揮等功能。
GPS定位系統是美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是在子午儀衛星導航系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采納了子午儀系統的成功經驗。和子午儀系統一樣,GPS定位系統由空間部分、地面監控部分和用戶接收機三大部分組成。
GPS定位系統的構成
空間部分(太空部分)
GPS定位系統的空間部分是由24顆GPS工作衛星所組成,這些GPS工作衛星共同組成了GPS衛星星座,其中21顆為可用于導航的衛星,3顆為活動的備用衛星。這24顆衛星分布在6個傾角為55°的軌道上繞地球運行。衛星的運行周期約為12恒星時。每顆GPS工作衛星都發出用于導航定位的信號。GPS用戶正是利用這些信號來進行工作的。可見,GPS定位系統衛星部分的作用就是不斷地發射導航電文。
控制部分
GPS定位系統的控制部分由分布在全球的由若干個跟蹤站所組成的監控系統所構成,根據其作用的不同,這些跟蹤站又被分為主控站、監控站和注入站。主控站的作用是根據各監控站對GPS的觀測數據,計算出衛星的星歷和衛星鐘的改正參數等,并將這些數據通過注入站注入到衛星中去;同時,它還對衛星進行控制,向衛星發布指令,當工作衛星出現故障時,調度備用衛星,替代失效的工作衛星工作;另外,主控站也具有監控站的功能。監控站設有GPS用戶接收機、原子鐘、收集當地氣象數據的傳感器和進行數據初步處理的計算機。監控站的主要任務是取得衛星觀測數據并將這些數據傳送至主控站。注入站的作用是將主控站計算出的衛星星歷和衛星鐘的改正數等注入到衛星中去。這種注入對每顆GPS衛星每天進行一次,并在衛星離開注入站作用范圍之前進行最后的注入。
用戶部分(地面接收)
GPS定位系統的用戶部分由GPS接收機、數據處理軟件及相應的用戶設備如計算機氣象儀器等所組成。它的作用是接收GPS衛星所發出的信號,利用這些信號進行導航定位等工作。
以上這三個部分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GPS定位系統。

GPS定位系統的特點
GPS定位系統具有性能好、精度高、應用廣的特點,是迄今最好的導航定位系統。隨著全球定位系統的不斷改進,硬、軟件的不斷完善,應用領域正在不斷地開拓,目前已遍及國民經濟各種部門,并開始逐步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GPS定位系統的原理
GPS定位系統的基本原理是根據高速運動的衛星瞬間位置作為已知的起算數據,采用空間距離后方交會的方法,確定待測點的位置。如圖所示,假設t時刻在地面待測點上安置GPS接收機,可以測定GPS信號到達接收機的時間△t,再加上接收機所接收到的衛星星歷等其它數據可以確定以下四個方程式:

上述四個方程式中待測點坐標x、 y、 z 和Vto為未知參數,其中di=c△ti (i=1、2、3、4)。
di (i=1、2、3、4) 分別為衛星1、衛星2、衛星3、衛星4到接收機之間的距離。
△ti (i=1、2、3、4) 分別為衛星1、衛星2、衛星3、衛星4的信號到達接收機所經歷的時間。
c為GPS信號的傳播速度(即光速)。
四個方程式中各個參數意義如下:
x、y、z 為待測點坐標的空間直角坐標。
xi 、yi 、zi (i=1、2、3、4) 分別為衛星1、衛星2、衛星3、衛星4在t時刻的空間直角坐標,
可由衛星導航電文求得。
Vt i (i=1、2、3、4) 分別為衛星1、衛星2、衛星3、衛星4的衛星鐘的鐘差,由衛星星歷提供。
Vto為接收機的鐘差。
由以上四個方程即可解算出待測點的坐標x、y、z 和接收機的鐘差Vto 。
相對論為GPS提供了所需的修正
GPS定位系統衛星的定時信號提供緯度、經度和高度的信息,精確的距離測量需要精確的時鐘。因此精確的GPS接受器就要用到相對論效應。
準確度在30米之內的GPS接收機就意味著它已經利用了相對論效應。華盛頓大學的物理學家Clifford M. Will詳細解釋說:“如果不考慮相對論效應,衛星上的時鐘就和地球的時鐘不同步。”相對論認為快速移動物體隨時間的流逝比靜止的要慢。Will計算出,每個GPS衛星每小時跨過大約1.4萬千米的路程,這意味著它的星載原子鐘每天要比地球上的鐘慢7微秒。
而引力對時間施加了更大的相對論效應。大約2萬千米的高空,GPS衛星經受到的引力拉力大約相當于地面上的四分之一。結果就是星載時鐘每天快45微秒, GPS要計入共38微秒的偏差。Ashby解釋說:“如果衛星上沒有頻率補償,每天將會增大11千米的誤差。”(這種效應事實上更為復雜,因為衛星沿著一個偏心軌道,有時離地球較近,有時又離得較遠。
總結
本文主要介紹了GPS定位系統的概念、構成、原理、特點以及相對論在GPS定位系統中的應用提供的所需的修正。
傾角傳感器相關文章:傾角傳感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