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關電源的電磁兼容性技術及解決方法
1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95883.htm電磁兼容是一門新興的跨學科的綜合性應用學科。作為邊緣技術,它以電氣和無線電技術的基本理論為基礎,并涉及許多新的技術領域,如微波技術、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和網絡技術以及新材料等。電磁兼容技術應用的范圍很廣,幾乎所有現代化工業領域,如電力、通信、交通、航天、軍工、計算機和醫療等都必須解決電磁兼容問題。其研究的熱點內容主要有:電磁干擾源的特性及其傳輸特性、電磁干擾的危害效應、電磁干擾的抑制技術、電磁頻譜的利用和管理、電磁兼容性標準與規范、電磁兼容性的測量與試驗技術、電磁泄漏與靜電放電等。
電磁兼容的英文名稱為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簡稱EMC。所謂電磁兼容是指設備(分系統、系統)在共同的電磁環境中能一起執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狀態。這里包含兩層意思,即它工作中產生的電磁輻射要限制在一定水平內,另外它本身要有一定的抗干擾能力。這便是設備研制中所必須解決的兼容問題。電磁兼容技術涉及的頻率范圍寬達0 GHz ~400GHz,研究對象除傳統設備外,還涉及芯片級,直到各種艦船、航天飛機、洲際導彈甚至整個地球的電磁環境。
電磁兼容三要素是干擾源(騷擾源)、耦合通路和敏感體。切斷以上任何一項都可解決電磁兼容問題,電磁兼容的解決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屏蔽、接地和濾波。
2 電磁兼容技術名詞
(1)電磁兼容性
電磁兼容性是指設備或者系統在其電磁環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對該環境中任何事物構成不能承受的電磁騷擾的能力。
(2)電磁騷擾
電磁騷擾是指任何可能引起設備、裝備或系統性能降低或者對有生命或者無生命物質產生損害作用的電磁現象。電磁騷擾可引起設備、傳輸通道或系統性能的下降。它的主要要素有自然和人為的騷擾源、通過公共地線阻抗/內阻的耦合、沿電源線傳導的電磁騷擾和輻射干擾等。電子系統受干擾的路徑為:經過電源,通過信號線或控制電纜、場滲透,經過天線直接進入;通過電纜耦合,從其他設備來的傳導干擾;電子系統內部場耦合;其他設備的輻射干擾;電子設備外部耦合到內部場;寬帶發射機天線系統;外部環境場等。
(3)電磁環境
電磁環境是一種明顯不傳送信息的時變電磁現象,它可能與有用信號疊加或組合。
(4)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是指電磁波由源發射到空間的現象。“電磁輻射”一詞的含義有時也可引申,將電磁感應現象也包含在內。RFI/EMI可以通過任何一種設備機殼的開口、通風孔、出入口、電纜、測量孔、門框、艙蓋、抽屜和面板以及機殼的非理想連接面等進行輻射。RFI/EMI也可由進入敏感設備的導線和電纜進行輻射,任何一個良好的電磁能量輻射器也可以作為良好的接收器。
(5)脈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