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檢測器械判定和功能解析
長度檢定場示意圖主要檢定項目包括:加常數、乘常數、測量的重復性、固定誤差、比例誤差等綜合指標。在測距的同時測定環境溫度、氣壓等數據,數據處理采用與標準基線值比對方法進行,溫度、氣壓要參與計算,最后求出測距綜合標準差等各項檢定結果,固定誤差和比例誤差要符合儀器標稱精度要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92868.htm全站儀檢定數據分析2007年13月我們共檢定全站儀79臺,其中不合格儀器17臺,檢定合格率為81.5%.主要問題是:一測回水平方向標準偏差超限、補償器補償精度超限、橫軸與豎軸垂直度超限、測距精度超限等。這些儀器大多為甲、乙級等規模較大測繪單位使用,并且許多問題他們自己都不知道。
進行常規測試全站儀的某些指標如2c差、指標差、電子補償器等在搬遷和使用中可能改變,建議測量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對儀器進行常規測試,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調校。
雖然有時觀測到的衛星數量及一些DOP值還算比較理想,但數據質量其實已大大地打了折扣,數據處理時問題就會原形畢露。如果實在無法避免以上干擾,應考慮增加觀測時間或改變測量方式。
適當控制單頻機基線長度和動態測量時流動站與參考站之間的距離單頻機因其不能有效地消除衛星信號穿過大氣層時所產生的偏差,有效作用距離較短,一般情況下,生產廠家會給出一個有效距離,兩站之間的氣象條件差異越大,測量精度也越低。我們的經驗是:單頻機最好控制在10km以內,盡量不超過15km.
不要過分迷信儀器或軟件給出的某項精度指標儀器或處理軟件給出的精度指標很多,都是我們衡量數據質量的依據。但我們應該清楚這些指標所代表的含義,不能盲目迷信某一項或兩項指標。決定GPS測量精度的因素很多,如衛星信號質量、數據鏈質量、觀測時間、流動站與參考站之間的距離等,我們在測量過程應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才能保證質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