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 開環應用需加速
盡管RFID技術已經應用于多個領域,但是其應用是局限在某一封閉市場內,這樣還是嚴重地阻礙了其市場規模的擴大。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RFID技術和應用上還只是處于發展初期,特別是超高頻應用方面基礎薄弱、應用分散和缺乏規模優勢,沒有掌握芯片設計制造、天線設計、封裝技術及裝備等關鍵核心技術。但在最近幾年我國RFID發展速度很可觀,2006年是我國的RFID技術加速發展的一年。
掌握話語權
國家科技部在2005年4月啟動了863計劃課題“無線射頻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在發展戰略、標準化框架、系統測試平臺、讀寫器核心模塊、雙頻讀寫器、中間件、數據集成、公共服務體系以及三個應用領域的示范工程作了總體布局。課題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牽頭,集結了國內優勢設備廠商、科研院所、高校、標準化組織和企業等十多家單位聯合攻關,力圖通過自主創新構建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RFID技術體系,掌握話語權。
不但如此,2006年由信息產業部、科技部牽頭聯合14部委組織全國專家編制論證的《中國RFID技術政策白皮書》正式發布了。白皮書研究制定了我國RFID技術戰略、產業化推進戰略、標準戰略,對我國RFID發展將起宏觀指導作用。此外,科技部也在論證將RFID技術列入十一五規劃中。
近年來我國各界人士對RFID技術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然而,在產業鏈的上下游技術卻是參差不齊。具體來講,中國RFID企業總數超過100家,產業鏈基本形成,但是關鍵技術缺乏,特別是在超高頻方面。其中,各種代理或外企分支機構有40多家,占2/5左右。芯片和天線設計與制造企業總共不到10%,是中國RFID產業最薄弱環節; 系統集成與應用系統開發企業占到近50%,是中國RFID產業鏈中發展最快的環節; 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企業則更少,總數不超過35家。從包括芯片、天線、標簽和讀寫器等硬件產品來看,低高頻段由于發展較早,技術成熟,產品應用廣泛,企業最多,總數約占75%; 而微波頻段產品應用相對較少,企業不多,只占12%; 超高頻段則發展較晚,技術相對欠缺,處于發展初級階段,企業所占比例也很小,其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433MHz產品的企業不超過4家。
國內外應用態勢
RFID技術近幾年在全世界范圍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這與其巨大的應用前景是分不開的。
目前,中國RFID應用發展仍以鐵路車輛管理、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寵物跟蹤管理、身份識別等非物流領域為主。物流應用方面依然只是試點,沒有出現規模應用。這其中的原因有二: 首先是,頻譜劃分不能確定,標準沒有確立。在物流應用方面,主要采用860MHz~960MHz,與中國電信行業所采用頻段產生沖突,短時間內不可能得到圓滿的解決; 其次是,產業基礎薄弱,關鍵技術不成熟。
國外RFID技術的應用案例已經很多,比如交通管理、公交系統、圖書館應用、國防應用等。2004年底第二代標準(Gen2)的通過,2005年研究中RFID芯片、標簽和閱讀器天線價格的下降以及零售商越來越多的使用RFID等因素,使得RFID的行業應用越來越普及。在具體行業應用中,UHF物流領域方面,據LogicaCMG的RFID部主任Paul Stam de Jonge預測: 目前UHF RFID市場雖處在起步階段,但隨著這種技術的成熟,在今后的12個月UHF RFID的應用必定會取得明顯進展。此外,布什政府已經宣布,從2006年10月開始,所有美國護照都將內嵌遠程RFID芯片。
2006年RFID特別是UHF物流領域中的RFID應用已經步入了成熟應用時期,我國在物流供應鏈方面的應用在“十一五”期間將得到加強。RFID信息通過網絡在生產廠商、倉庫、運輸、配送中心、零售店以及消費者間互相傳遞,將供應鏈各個環節有機地鏈接起來,實現透明化管理,準確地調配、準確地供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