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輸高穩定原子鐘信號的光纖模擬通信系統
而專用光接收機的電路設計的重點是設計原子鐘信號的放大、濾波和恢復電路,圖4為專用光接收機電路原理圖。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88604.htm
PIN光探測器模塊電路特點:工作波長為1 31O nm,響應度大于0.85 A/W,暗電流小于5 nA,光反射損耗大于45 dB,頻率響應為40~880 MHz,二階失真小于-70 dBc,三階失真小于-80 dBc。平坦度為±0.5 dB,低噪聲、低失真,帶FC/APC單模光纖連接器或尾纖輸出。
除選用低噪聲,阻抗匹配的前置放大電路外,還增加晶體濾波器,其通頻帶僅幾千赫茲,大大抑制了帶外噪聲及諧波分量,提高系統輸出的原子鐘信號的載噪比。
2.3 設備研制和實驗對比
根據技術指標要求和設備原理框圖設計電路,制作PCB印制板,設計機盒。研制樣機后進行樣機調試,并在實驗室測量樣機技術指標,結果達到設計要求。然后進行實地試驗。首先直接測量原子鐘,得到一組原子鐘5 MHz正弦信號10 ms短期穩定度的數據。然后,在同等試驗環境下(環境溫度,傳輸距離相等)分別由微波和光纖來傳輸原子鐘5 MHz正弦信號,在這兩種傳輸方式下進行測量,得到原子鐘5 MHz時鐘信號10 ms短期穩定度的另外兩組數據,表2為這3組測量數據對比結果。
由于測量過程存在隨機誤差,光纖傳輸測量結果中有個別數據偏差較大,如表2中的5.66x10-10,為不影響測量結果,進行多次測量之后取數據平均值,這樣得到的測量數據比較真實可信。測量數據對比得出結論,原子鐘5 MHz正弦信號經光纖傳輸后,10 ms短期頻率穩定度為3.36x10-10,小于5x10-10,滿足技術指標要求。
3 結束語
光纖通信是20世紀70年代問世的通信新技術,到目前已進入全光通信的新的發展階段。利用它來傳輸高穩定的系統時鐘信號,既經濟實用,又穩定可靠,特別適用于微波雷達通信系統改造項目中。當然,為進一步提高時鐘穩定性,延長傳輸距離,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