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有運動檢測功能的無線圖像監控終端

本系統只需檢測出監控區域內有無物體運動,無需提取出對象的完整區域,因此只需在圖像差分時,統計大于閾值T的像素點數。如果像素點數超過報警閾值,表明有物體運動;反之則可能是光線變化或噪聲干擾。這樣不僅避免幀差法無法精確計算運動區域的缺點,同時也減輕了處理器的運算壓力。程序流程如圖2所示。
2.4 GPRS無線數據傳輸
本系統的GPRS模塊主要用于將送入圖像發送隊列中的有運動物體的監控圖像傳輸至監控中心。數據的發送流程圖如圖3所示。
GPRS模塊GTM900B的主要初始化流程為:配置APN->進入TCPIP功能->打開一條TCP鏈接,由于該模塊內嵌TCP/IP協議,直接操作AT指令就可實現數據傳輸,主要初始化部分代碼如下:
SendData(″AT+CGDCONT=1,″IP″,″CMNET″″,13);
…//檢查是否配置成功
SendData(″AT%ETCPIP″,13);
…//檢查是否進入tcpip
SendData(″AT%IPOPEN=″TCP″,″202.206.1.26″,23″,13);
…
函數SendData()的功能是向串口設備發送數據。
初始化時需注意兩點:
(1)模塊上電20 s~30 s后再進行TCPIP相關命令的使用,因為模塊需要時間搜索網絡,以及相關信息初始化等。
(2)使用AT%ETCPIP命令,當命令還沒有返回時,串口有任何輸入都會導致該命令強制結束,有%IPCLOSE:5的返回,表明模塊退出TCPIP功能,這時必須重新使用AT%ETCPIP進行TCPIP功能的打開操作。
當GPRS模塊初始化成功后,模塊就已經接入Internet,此時就可進行無線數據傳輸了,主要操作AT指令:AT%IPSEND。需要注意的是,在設置AT%IOMODE=1的數據傳輸模式下,數據包大小不能超過1 024 K,因此一幅圖像須分割成多個數據包進行傳送,而且數據收發時需要進行ASCII和HEX的格式轉換。
3 測試結果
實際測試時,監控環境的閾值計算值為11,報警閾值取1 000,灰度值轉換公式為gray=r×0.3+g×0.6+b×0.1,計算出的大于閾值的像素點有13 562個,大于報警閾值,GPRS模塊開始傳送圖像。試驗圖像如圖4所示。
S3C2440A的核心工作頻率為406.425 MHz,當GPRS模塊空閑時,從采集兩幅320×240分辨率的圖像開始到運動檢測結束,時間約為55 ms,當GPRS忙時,時間約為115 ms,基本可以實現對有運動物體的監控圖像的捕捉。GPRS模塊發送一幅采集的JPEG圖像,在網絡正常情況下,系統延時通常不超過5 s。
本文簡要介紹了無線監控終端的系統構成,詳細闡述了應用軟件的3個核心模塊的實現方法。試驗運行結果表明,本系統實現了將有運動物體的監控畫面傳輸至監控中心的要求,具有成本低、結構簡單等特點。與傳統的無線監控系統相比,本系統可大大降低無線數據傳輸中的數據流量,同時也省去了監控人員長時間監視監控圖像的工作。此外,本系統在軟硬件設計時充分考慮了不同用戶的需求,只需對軟硬件稍加擴展,就可實現將監控畫面或報警短信傳送至用戶的彩信手機,具有很好的使用和推廣價值。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linux相關文章:linux教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