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利用IC構建簡單的溫度計式電壓指示

        利用IC構建簡單的溫度計式電壓指示

        作者: 時間:2010-05-07 來源:網絡 收藏

        本應用筆記介紹了一個產生指示的電路。該電路可以從底部連續按順序點亮32個LED中的一部分,設計采用了MAX4478運算放大器。
        與模擬D'Arsonval表不同,此處的式刻度采用固定的模擬指示器。非常適合需要快速讀取數據,但不需要很高精度的應用場合。這種指示器的典型應用包括:控制面板、汽車儀表盤、氣動裝置、娛樂設備的附加功能。

        溫度計式指示器首先取得模擬值,然后將模擬值轉換成數字信號,最后用模擬格式顯示,這一過程表面上看似乎不可思議。圖1所示電路將輸入轉化成相應的時間(成比例的脈沖寬度)。32個LED垂直排成一列,從最底端依次向上點亮,用LED代表輸入電壓模擬量的大小。


        圖1. 自下而上連續點亮32個LED中的一部分,提供“溫度計式刻度”指示。

        在每個測量周期開始,IC1 (MAX4478低噪聲、低失真運算放大器)的放大器B產生線性斜坡信號,該信號被晶體管Q1置于零輸出,然后重新啟動。所有移位寄存器也置于數字零。MAX4478的放大器C對線性斜坡信號和輸入電壓進行比較。當斜坡電壓和輸入電壓相等時,電路產生一個脈沖。

        級聯的移位寄存器IC2至IC5在每個周期的開始也被復位至零。然后,在時鐘振蕩器(MAX4478放大器A)產生的脈沖控制下進行移位。 第一個移位寄存器(IC2)的輸入數據始終連接到高電平(即邏輯“1”)。當MAX4478放大器C檢測到輸入電壓與斜坡信號相等時,產生由低到高的跳變輸出觸發ST_CP。依次將在移位寄存器與其輸出寄存器之間傳輸數據。

        各級移位寄存器,輸入為邏輯“1”的移位寄存器鏈已經進行移位,輸出邏輯高電平“1”,這里指的是在輸出邏輯“0”之前的移位寄存器。根據數據的傳輸情況,輸出寄存器復制各級移位寄存器的狀態。每個寄存器輸出驅動一個LED,邏輯“1”輸出點亮相應的LED,從而產生一個類似于溫度計式的指示。

        當數據從移位寄存器傳送到輸出寄存器后,輸入“1”將通過移位寄存器鏈繼續傳遞,直到第一個“1”達到鏈路的最高端(IC5,Q7'輸出)。Q7'信號作用到Q1的基極和MAX4478放大器A的輸入,Q1復位斜坡發生器。放大器A對信號反相并經過緩沖后將其送入移位寄存器的MR,使所有移位寄存器清零(輸出寄存器除外)。

        輸入超出范圍時,比較器將無法檢測斜坡信號是否與輸入相等。因此,1N4148二極管從最高級的移位寄存器向ST_CP輸入“1”。由于將邏輯“1”傳送到所有輸出寄存器,將點亮整列LED。在所允許的輸入電壓范圍(4.5V至5.5V)內,線性度和穩定性優于1級LED。通過加入額外的移位寄存器IC (每片驅動8個LED),重新計算斜率和時鐘周期,可以增加更多級數(即,更多的LED),時序圖(圖2)給出了電路中的一些關鍵波形與時間的對應關系。

        圖2. 這些波形用于說明圖1電路的工作狀況。波形1:MAX4478放大器B產生的線性斜坡信號;波形2:放大器C的輸出,比較斜坡信號與輸入電壓;波形3:放大器A產生的移位寄存器復位脈沖;波形4:最后一級移位寄存器輸出。
        圖2. 這些波形用于說明圖1電路的工作狀況。波形1:MAX4478放大器B產生的線性斜坡信號;波形2:放大器C的輸出,比較斜坡信號與輸入電壓;波形3:放大器A產生的移位寄存器復位脈沖;波形4:最后一級移位寄存器輸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88215.htm


        關鍵詞: 溫度計 電壓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原县| 梓潼县| 玉门市| 荆州市| 郧西县| 谢通门县| 灵寿县| 平邑县| 临高县| 西畴县| 伽师县| 祥云县| 伊春市| 库尔勒市| 五家渠市| 丰原市| 无极县| 昂仁县| 沙湾县| 武平县| 巴彦淖尔市| 玉溪市| 德庆县| 石狮市| 达尔| 衡阳县| 霍林郭勒市| 吴旗县| 兴化市| 包头市| 桑日县| 凌海市| 连江县| 阆中市| 夏河县| 华亭县| 河津市| 上虞市| 扬中市| 蚌埠市| 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