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人才服務業異軍突起 與人才共舞共贏(上)

        人才服務業異軍突起 與人才共舞共贏(上)

        ——
        作者: 時間:2006-12-22 來源:人才市場報 收藏
         12月8日-9日,全國最大的人力資源展在上海舉行,與會企業超過300家,中外人力資源從業人員超過1萬人,充分顯示了人力資源行業的市場規模。來自上海市中介行業協會的消息稱,保守估計,2006年上海服務業總銷售額超過130億元人民幣,滬上服務機構數量達到560家左右。 
        無論是人潮洶涌的招聘會,還是如日中天的網絡招聘;無論是且行且近的人才派遣,還是初露鋒芒的職業咨詢;無論是中低端的職業介紹,還是高端人才獵頭……一個年增30%-40%、新興業態勢如破竹、外資機構加速進入的人才服務業,已經呈現在人們面前。它在個人的求學、求職、跳槽、升職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外來打工者、大學生、白領、職業經理人誰都離不開它。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中國的就業壓力無疑是巨大的。如何更好地選擇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人需要面對的挑戰。因此,作為就業市場的主要推動者,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應該發揮更加積極主動的作用。

          ——聯想控股總裁柳傳志

          上篇:人才服務業異軍突起

          求職經濟攜人才服務業走向前臺

          時間走到了2006年的最后一個月,正是人才市場的旺季,應屆大學畢業生熱火朝天地找工作,在職人士則紛紛謀劃著新的跳槽計劃。

          復旦大學網絡學院應屆畢業生宋振華初步盤算了一下,找份工作大概要做這么些事兒:寫一份“完美”簡歷并復印50份,拍一張“神奇”報名照,到幾大招聘網站上注冊并輸入簡歷,到學校內外的各種招聘會上投簡歷,定期購買一些人才招聘類的報紙看看,至少要準備一套面試“行頭”,包括襯衣、領帶、西服等;還不止這些,宋振華不太清楚自己適合做什么,老師建議他去找職業咨詢和規劃方面的專業人士咨詢一下。“這么一來,花費不會低于2000塊。”

          已經工作了4年的Joye情況有所不同。她目前在滬上一家全球知名的制造企業擔任工程師,但她想轉行到媒體當記者,或者進入公關行業。她覺得不光要把簡歷放在各大網站上,還要請專業的人才中介機構為自己推薦合適的崗位。另外,Joye還想去參加一個職業禮儀和職業形象的培訓,“在工廠里呆久了,要改造一下自己。”

          而在一家廣告公司擔任市場部門經理的Johnny,想在春節前跳槽。Johnny在目前這個位置上已經干了快3年,還沒有升職的可能,他已經不耐煩再等下去。眼下他正在跟幾個獵頭朋友接觸,他的計劃是,明年去讀MBA,同時請獵頭幫忙換一個行業做做,積累更加豐富的行業背景,“這樣一來,3年后自己的職業層次會有個質的飛躍.”

          如今,“求職經濟”已經不再是一個新鮮名詞,每個人都在跟它打交道。當工作崗位越來越稀缺,找一個合適的職位需要更多技巧;當工作越來越不穩定,跳槽已是家常便飯;當專業知識和技能更新越來越快;當由求職、跳槽、轉行、充電而引發的消費已經成為每個人生活開支的一部分,“求職經濟”走向了前臺。而和它相伴相生的,正是人才服務行業。

          560家人才服務機構搶灘市場

          按照專家的定義,人才服務業指為人才成長、使用、開發等提供服務的事業,一般包括人才市場中介、人才測評、人事代理、人才租賃、人才培訓、人才咨詢等。今年9月1日開始實施的《上海市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管理暫行辦法》第六條規定,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可以申請從事七大人才中介服務業務:(一)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儲存、發布和咨詢服務;(二)人才信息網絡服務;(三)人才推薦;(四)人才招聘;(五)人才培訓;(六)人才測評;(七)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有關業務。簡單來說,為人們求職、培訓、跳槽、測評、職業發展等提供相關服務的,都屬于人才服務業。

          上海市人才中介行業協會秘書長朱慶陽給記者透露了一組數據,2004年,上海人才服務業的銷售額是65億元,到了2005年這一數字竄升至105億元,2006年保守預計將超過130億元。

          行業的紅火,使得市場的參與者數量快速攀升。最近幾年,從企業人力資源經理崗位上辭職“下海”開辦人才服務機構的人越來越多了,從其它行業轉向開獵頭公司、辦培訓機構、建招聘網站的商人也在增多。截至目前,上海的人才服務機構數量達到560家左右。 “這個數字是指經過官方審批獲得經營權的正規機構,實際上各類‘地下獵頭’和服務公司的數量遠遠超過這個數字。”某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曾有數據稱,僅上海一地的中介獵頭公司至少超過1000家,數以千計的人才服務機構搶灘市場,優勝劣汰中,造就了一個充滿活力的產業。

          產業推動力來自每個職場人

          互聯網招聘的創始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招聘機構Monster(巨獸網)的創始人杰夫?泰勒(Jeff Taylor)有個經典觀點——21世紀的工作,就是“變化,更多的變化”。在無法阻擋的變動中,人才服務業開始成為人們工作和職業生活不可或缺的“伙伴”。人才服務業快速發展的推動力,正是來自每個職場中的個體。

          一方面,現代都市人才濟濟,人才流動快,各種各樣的人才服務需求不斷產生,客觀上需要有專業化的、發達的人才服務業去滿足;

          另一方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也是商品,也存在經濟價值,為人才服務有獲取利潤的可能。隨著人才在社會中的地位不斷提升,這種服務利潤空間會越來越大,從而促使人才服務業加速發展。

          此外,目前國內人才市場供需結構性失衡,大量處于職業金字塔中低端的求職者求職難,需要接受職業培訓,而經濟發展所需的中高端人才大量短缺,人才流動空間加大,這些都給人才服務業提供了發展的空間。

          根據上海市人事局的人才發展規劃,到2010年,上海將力爭使人才總量增加到220萬人,到2015年時將基本建成國際人才高地。目前人才總量已經超過150萬人。“上海以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人才服務的需求也就越來越旺盛。”朱秘書長認為,上海人才服務業的潛力相當可觀。“前幾天一家中介機構的老總還跟我說,他今年剛剛開始做,銷售額就超過了200萬人民幣。”

          人才服務業的興起、改革、發展,最原始的推動力是人才,而產業的發展,最大的受益者無疑也是人才。先進的人才服務業帶來了求職方式的革新,帶來了新鮮的職業觀念,更拓展了國內職業人士的活動舞臺。



        關鍵詞: 人才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河县| 壤塘县| 淄博市| 南开区| 汉中市| 霍山县| 巴林左旗| 博罗县| 驻马店市| 绵阳市| 资溪县| 宜昌市| 琼海市| 湖口县| 峨边| 察雅县| 淮滨县| 杭锦后旗| 财经| 渭南市| 东宁县| 息烽县| 桐乡市| 清镇市| 开鲁县| 津市市| 肥城市| 渝中区| 乌审旗| 南乐县| 西昌市| 望谟县| 维西| 石景山区| 双峰县| 建阳市| 玉环县| 文成县| 汪清县| 临夏县| 任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