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PAC模塊電源的工作原理及維修

        PAC模塊電源的工作原理及維修

        作者: 時間:2010-10-08 來源:網絡 收藏


        三、故障檢修實例

        [例 1]故障現象南韓 SB-100無電壓輸出。

        分析與檢修查保險絲完好完損。分解模塊銅金后,發規模塊同電路空間全部用灰色硅橡膠填滿,無法觀察電路全部配置。用鋼鋸條制作幾把適用剔刀,沿元件面將膠體仔細剔除。全部膠體剔除后,模塊的元件配置全部顯現出來。主要核心元件為一塊LCC封裝無字標IC,該IC頂部為一鍍金鋼片錢裝,十分精致。經考證確認此芯片應為PWM開關脈沖發生器。加48V電壓后,查無字標IC16根引腳都無電壓,明顯異常。為便于分析,循印板而將其局部電路畫出。 IC②腳為電源腳,③腳和②腳為PWM驅動脈沖輸出腳。至此查找故障,已變得有跡可尋。查IC③腳電壓為零,查R2兩端電壓為48V,再查,發現R2開路。將R2置換新件后,R2兩端電壓仍為48V。查C1和D1無問題。在路測試IC@腳對地正反向電阻為12 Ω(用500型RΩ×1Ω量程),確認IC損壞。通常情況下,模塊電源中無字標主控芯片損壞后,該模塊電源的修復是十分困難的。但筆者在對照印板電路實際測繪局部圖紙時,發現此無字標IC各功能腳排列似乎和常見的DIP-16封裝形式的TL494脈寬控制芯片務功能腳排列順序相仿,立即查找TL494資料,發現與猜測完全相同。于是,在PAC模塊電源屏蔽盒內選一合適空間,用膠將TL494芯片字標面和屏蔽盒框固定后,用細軟線將TL494各功能腳和原芯片各功能腳相應焊盤加接后,加48V電壓,PAC模塊電源一切正常。 修復后的PAC模塊電源,由于元件內部空間剔除了導熱硅橡膠,模塊電源整體熱阻指標可能有所下降,但實踐證明,原指標設計有余量,修復后即使不再填充導熱膠體的PAC模塊電源也可以長時間正常

        [例 2]故障現象 BM-2078PAC模塊電源時而輸出正常,時而無輸出,時而有輸出但不穩壓。

        分析與檢修該PAC模塊電源富內系透明膠體封裝,在將底部盒蓋取下后,可直接觀察電路內共有2塊芯片。芯片頂部字標全部打磨掉。其中一塊為DIP一出封裝,另一塊為8腳貼片封裝。從電路配置情況看,DIP-16封裝芯片肯定是PWM脈沖驅動IC,另一塊IC可能為放大器,起各類反饋和保護信號放大等作用。 利用模塊有時可正常的有利時機,測試其正常工作時主控芯片各腳波形,發現芯片⑿腳為PWM調寬波輸出腳,⑦腳為鋸齒波形成腳,又稱電容定時腳。正常工作時,實測頻率約為120kHZ。守候至PAC模塊電源輸出異常時,立即用雙蹤示波器同時觀察⑿腳PWM輸出波形和⑦腳走時鋸齒波形,發現⑿腳PWM波形占空比無規律地發生大幅度變化的同時,⑦腳鋸齒波的周期和幅值也相應發生變化。根據因果關系確認芯片的PWM驅動⑿腳輸出不正常,是源于⑦腳產生的鋸齒波就已失常。將⑦腳的片狀電容C 拆下,測量兩端毫無漏電。考慮可能在拆焊過程中,由于格鐵頭加熱效應而將故障掩蓋,用電容表測其電容值約1089pF,干脆將1只普通小型1000pF電容焊人原C位置,加電后,PAC模塊電源工作恢復正常。 順便提及一點,此例故障,如不借助于雙蹤示波器檢測,排除起來是相當費時費力的。 [例 3]故障現象北京積慧 PAC模塊電源由于一次電源48V異常升高,導致正常工作中的模塊電源輸入端2A熔絲燒斷。之后用一支5A熔絲接入后加電,只聽模塊盒內 “啪”一聲響,熔絲再次燒斷。

        分析與檢修將模塊電源屏蔽銅盒拆開后,富內電路無導熱硅橡膠填充,給檢修帶來很大方便。只見功率場效應管本身已炸裂,置換新件后,模塊電源仍無法工作。細查模塊內主控芯片UC3845電源腳電壓值僅為2.5V,其它腳電壓值都為零,在細致檢查 UC3845芯片外圍元件無問題后,將UC3845換新后,模塊電源工作正常。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80430.htm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邑县| 图们市| 民县| 德江县| 仪征市| 紫云| 铜山县| 册亨县| 乌鲁木齐市| 沂水县| 盐池县| 元江| 且末县| 湟源县| 赤城县| 嘉定区| 仪征市| 鲜城| 崇礼县| 称多县| 台江县| 浮梁县| 安泽县| 息烽县| 招远市| 社会| 衡阳县| 宁蒗| 独山县| 临安市| 水富县| 汤原县| 钦州市| 吐鲁番市| 东台市| 苍梧县| 马尔康县| 大方县| 鹤庆县| 赤城县| 张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