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sung S3C2440平臺上的Vxworks BSP移植
/*添加了對串行口UART的初始化,配置了UART的一些控制寄存器,并設置了波特率,部分代碼如下*/
InitUART:
#define UART_BRD (( 50750000 / (115200 * 16)) - 1)
mov r2,#UART_BRD /*設置串口的波特率 */
/*初始化堆棧指針*/
ldr sp, L$_STACK_ADDR
mov fp, #0
在建立堆棧之后,系統就具備了高級語言的執行條件,后續的代碼就可以用C語言來實現了。
/*使程序跳轉至C語言程序段代碼如下*/
#if (ARM_THUMB)
ldr r12,L$_rStrtInRom
orr r12,r12, #1
bx r12
#else
ldr pc,L$_rStrtInRom /*跳轉到romStart()中執行*/ #endif
CPU將執行權轉移給romStart()之后。該函數就使內存清空,然后把整個引導映像復制到內存中,最后將CPU的控制權交給usrInit()。
修改sysLib.c
文件sysLib.c提供VxWorks和應用程序間的板級聯系,這里重點介紹一下內存映射函數。
目標系統開啟了MMU模塊,BSP在sysLib.c文件里面就定義了一個sysPhysMemDesc[ ]表。部分代碼如下所示:
PHYS_MEM_DESC sysPhysMemDesc [] =
{ (void*) (ROM_BASE_ADRS+0xf0000000), (void *) (ROM_BASE_ADRS),
ROUND_UP(ROM_SIZE_TOTAL*2,PAGE_SIZE),
VM_STATE_MASK_VALID|VM_STATE_MASK_WRITABLE|VM_STATE_MASK_CACHEABLE,
VM_STATE_VALID|VM_STATE_WRITABLE_NOT|VM_STATE_CACHEABLE_NOT
}
上面一小段代碼是對ROM_BASE_ADRS 的內存映射,ROM_BASE_ADRS+0xf0000000是要映射的虛擬地址,ROM_BASE_ADRS是硬件設計時定義的實際物理地址,ROUND_UP(ROM_SIZE_TOTAL*2,PAGE_SIZE)是映射長度,VM_STATE_MASK_VALID|VM_STATE_MASK_WRITABLE|VM_STATE_MASK_CACHEABLE是可初始化的地址狀態,VM_STATE_VALID|VM_STATE_WRITABLE_NOT|VM_STATE_CACHEABLE_NOT是實際初始化的地址狀態。
若添加新的外設,該外設對應的內存空間必須在sysPhysMemDesc[]中配置。通過這樣的配置就完成了內存映射和MMU的開啟。
修改dm9kEnd.c
由于S3C2440使用的是DM9000網卡。要做好DM9000網卡的END驅動首先要初始化網卡的數據結構dm9kDevice,這個數據結構如下:
typedef struct dm9kDevice
{
END_OBJ endObj; /*繼承類 */
int unit; /*設備單元號 */
UINT32 flags; /* 本地標志信號*/
int ivec; /* 中斷向量 */
int ilevel; *中斷級 */
……
} DM9K_DRV_CTRL
數據結構中的END_OBJ類型成員、網卡單元號、中斷號和中斷向量是網卡驅動中必須包含的成員元素。
驅動的部分接口函數,主要包括網卡加載函數dm9kEndLoad、網卡啟動函數dm9kStart、停止網卡函數dm9kStop、網卡控制函數dm9kIoctl、網卡卸載函數dm9kUnload、網卡發送函數dm9kSend、獲取組播地址函數dm9kMCastGet、啟動輪詢模式函數dm9kPollStart、關閉輪詢模式函數dm9kPollStop、輪詢模式發送函數dm9kPollSend、輪詢模式接收函數dm9kPollRcv等,通過對這些接口函數編寫功能,實現網卡驅動。
在編寫驅動的過程中,還必須注意:由于目標板用一種100pin的DM9000芯片,這種芯片除了有CMD信號之外,還有6根地址片選信號SA4~SA9,根據SA4~SA9對應的CPU地址線和數據手冊上引腳定義,可以計算出網卡的端口地址,如果SA4~SA9對應CPU地址的addr4~addr9,那么網卡端口基址就是0x18000300,這樣可以計算出網卡的基地址。

圖2 VxWorks COM1口的打印信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