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電源制式的繁衍進化,你知道多少

        電源制式的繁衍進化,你知道多少

        作者: 時間:2012-08-07 來源:網絡 收藏

        標簽: EMI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76532.htm

        第1頁:蹉跎歲月 的衍化

        電源,作為計算機最基本的部件,以及計算機穩定與性能的基礎,已經走過了幾十載的歲月,幾十年的發展,雖然從外觀上看大同小異,但是電源的內部已經發生了很多實質性的變化,例如,接口種類、數量、線長/風扇尺寸/功率大小/電路板設計/靜音設計以及節能設計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搞不明白電源的很多細節問題,是很多玩家頭疼的一件事。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如果電源的選擇失誤,輕則影響性能的發揮,中則影響系統穩定性,重則導致各類硬件提前老化,或者損壞。

        蹉跎歲月幾十載 電源制式的繁衍進化

        玩明白了電源,才能給自己的愛機搭建一個堅實的基礎,省去日后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下面本文就帶你走進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電源世界。讓您再也不用為了電源而傷腦筋。

        第2頁:電源鼻祖 “AT”規范電源

        說到AT電源規范,很多網友可能并不熟悉,AT規范與ATX規范一定不要混淆,后邊我們會單獨介紹大家最為熟知的ATX規范,而AT電源規范作為最早期的產品,現在已經很難見到。

        蹉跎歲月幾十載 電源制式的繁衍進化

        AT電源

        如同其他的早期產品,AT規范是由IBM提出來的,我們常說的386 486的老機器上,用的就是這種電源,該類型的電源,是伴隨著IBM的推出PC/AT機時所提出的,時間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當之無愧的的計算機開關電源的鼻祖。該類型提供+5V、-5V、+12V、-12V四組電壓,具備硬開關。用過386 486這類老機器的人都,當年開機需要撥動機箱后面一個開關,計算機才會供電。是的,這種電源,可以說非常機械,不可以軟件開關。隨著技術的發展,該類型電源現在已經完全淘汰。

        第3頁:電源界里程碑“ATX”電源規范

        1995年,Intel 推出了新的主板架構——ATX,隨之誕生的則是ATX規范的電源,時至今日,我們仍然在沿用這種的電源,只不過版本發生了變更。

        ATX是英文AT Extend的縮寫,可以翻譯為AT擴展。與AT電源相比,主要是增加了+3.3V和+5V Standby兩路輸出和一個PS-ON信號,并且可以軟關機(AT需要關掉開關),輸出線改成一個20芯線給主板供電。

        蹉跎歲月幾十載 電源制式的繁衍進化

        ATX 20Pin線路的定義

        ATX總共經歷了不同的階段,分別為ATX1.01,ATX2.0,ATX2.01,ATX2.02,ATX2.03,ATX 12V(也稱ATX 2.04, ATX2.03后的電源,均以此版本為基礎更新,例如ATX2.2、ATX2.31,不過這個不在今天談論范圍內。

        其實ATX發展到ATX 2.03,各個版本之間的差別其實都不大,甚至在ATX12V規范中,前期也在沿用這種20Pin芯線的主板供電方式。

        版本區別

        ATX2.0采用往外抽風方式散熱,1.01采用往內吸風方式散熱

        (PS 是不是很無聊)

        ATX2.01將+5V Standby輸出電流從10mA改為720mA,此改動針對網絡喚醒功能

        ATX2.02增加了一個六芯的輔助插頭, 此外將-5V和-12V的輸出電壓偏差由+/-5%改為+/-10%

        ATX2.03將ATX2.02版本中的“Micro ATX”改為“Mini-ATX”,以區別于Intel提出的另一個標準Micro ATX。

        從上表可以看出,從ATX 1.01到ATX 2.03其實變化并不大,因為此時計算機的發展還沒有邁入PENTIUM4 階段,到了PENTIUM4階段以后,電腦的運算速度開始飛速發展,功耗也隨之上揚。這套靠著20PIN 芯線給主板上全部東西供電的ATX標準顯得越來越捉襟見肘,于是,歷史的車輪再次向前碾進。

        第4頁:千呼萬喚始出來 “ATX12V”規范

        嚴格來說,ATX12V是規劃在ATX范圍內的,但是它的出現,代表著電腦的發展進入了“近代史”。 ATX12V也叫做ATX 2.04,但是它有一個別稱——P4電源。 也就是說,面對著高功耗的PENTIME4 ,ATX 12V應運而生。ATX 12V,顧名思義,加強了+12VDC端的電流輸出能力,并對+12V的電流輸出、涌浪電流峰值、濾波電容的容量、保護等做出了新的規定;新增加了P4電源連接線;加強了+5VSB的電流輸出能力;“串口”的供電概念,也在這時候具有了雛形。

        蹉跎歲月幾十載 電源制式的繁衍進化

        增加的4PIN 12V CPU供電線路

        ATX12V規范,其實也分出了很多版本,它們分別是ATX12V1.2、ATX12V1.3、ATX12V2.0、ATX12V2.2、ATX12V 2.3、ATX12V2.31。

        從V1.2開始,ATX 12V不再提供-5V電壓輸出,因為此時ISA卡槽接口已經因為各種原因退出了歷史,也就不需要-5V輸出了。

        蹉跎歲月幾十載 電源制式的繁衍進化

        ISA卡槽

        從V1.3開始,增加了一個我們熟悉的接口,那就是SATA電源口。現在市面上的電源,仍然有此規范的。

        而從V1.3到V2.0 ,由單路12V輸出改為雙路12V輸出。一路專門為CPU供電。主板供電接口由20針增加到24針,就是我們現在主流的24PIN芯線主板供電主線。多出的四針,2針是12V輸出,2針地線(再次強化12V對于主板的供電)。

        V2.2版本則是沿用了V2.0的雙路12V設計,將最大輸出標準提升到450W,并且引入8PIN的供電標準,重新規劃了電路電流標準,提升了轉換效率。

        蹉跎歲月幾十載 電源制式的繁衍進化

        8PIN供電口

        V2.3版進一步改善CPU與顯卡能耗變化后的電流分配。

        V2.31版進一步提升均衡負載、防輻射、無毒節能等特性,也是迄今的最高版本。

        可見從ATX 12V V2.2開始,已經是我們近年來經常看見的一種規范,雙路12V,一路CPU供電,一路外圍設備供電。但是V2.3 以及V2.31的發布,預示著以后電源的發展將走上高轉換效率,以及綠色環保的方面。

        第5頁:DIY之路 有個性的電源

        很多一路從DIY路走來的老鳥都會發現一個共性的問題,那就是近年來,電源的外觀、線材、引線方式、散熱方式等方面,都發生的巨大的變化,與以往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得不說,隨著PC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性能不斷進步之余,很多配件都走上了個性化的道路,加進去了許多YY的元素,動輒發光、炫彩,如果搭配一款透明或者半透明機箱,都會讓以往單調的主機大放異彩。

        以前的電源,絕大多數以鍍鋅板為外殼材料;接線方面,廠商規定接頭的數目、種類直接焊死在內部主板上;散熱多以8CM 風扇為主,后期發展使用12CM的“大風車”風扇。

        蹉跎歲月幾十載 電源制式的繁衍進化

        蹉跎歲月幾十載 電源制式的繁衍進化

        兩種不同散熱方式電源

        其實,如果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以前的這種電源是存在很多弊端的。就小編的經驗來看,這種鍍鋅板的鍍層大多不是很厚實,而且防腐朽的能力不怎么樣,裝機的時候,印上去的指紋,在后期都可能生銹,如果天氣潮濕,風扇網罩,外殼接口處都會生出銹跡。其次,這種“死”的電源線方式,不利于用戶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的增加減少接口數目,而且冗余的線材,不僅給走線帶來麻煩,而且會影響機箱散熱風道的散熱效果。8CM的風扇聲音大,效率低,這都是現在來看的一些“硬傷”。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作市| 长沙县| 井研县| 莆田市| 德安县| 苏州市| 观塘区| 杨浦区| 石嘴山市| 福建省| 平遥县| 石城县| 柘荣县| 墨竹工卡县| 西和县| 太原市| 保定市| 永年县| 宽城| 永仁县| 尼玛县| 灵台县| 花垣县| 古田县| 阿尔山市| 桓仁| 广州市| 化德县| 南溪县| 蕲春县| 井陉县| 沅江市| 永清县| 新野县| 静安区| 信宜市| 乌恰县| 海安县| 进贤县| 鹰潭市| 江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