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st變換器阻抗特性及其穩定性分析
摘要:在以光伏發電單元為主微源的直流微電網中,光伏發電單元的阻抗特性及穩定性是研究的關鍵。此處將Boost變換器的輸出阻抗作為研究對象,對連續導電模式(CCM)下的Boost變換器進行小信號建模,得到變換器的開環輸出阻抗。對光伏發電單元采用電壓下垂控制方式進行控制,分析了在該控制方式下變換器的閉環輸出阻抗。最后依據阻抗比判據,分析了線路中不同的寄生電容對光伏發電單元穩定性的影響,總結出規律性結論,對直流微電網進行穩定性分析,實驗結果驗證了上述理論分析的正確性。
關鍵詞:微電網;下垂控制;穩定性分析
1 引言
為便于將分布式發電單元連接到電網上,出現了微電網的概念。隨著光伏電池成本降低,它已被作為主要的分布式發電單元而得到廣泛應用。由于光伏電池是直流源,因此在與電網及直流負載的連接中,直流微電網將成為最合適的構架。為提高微電網冗余性和可靠性,將發電單元模塊化已成為解決方案之一。模塊化后的發電單元的輸入、輸出阻抗將成為微電網的研究重點。
已有文獻只是利用阻抗匹配準則對Buck變換器在單電壓閉環控制時的輸出阻抗和穩定性進行分析,而未考慮發電單元的實際工作情況,故此處以光伏發電單元為背景,首先對光伏發電單元變換器進行小信號建模,求取其開環輸出阻抗,其次引入電壓下垂控制,分析了在該控制方式下微源變換器閉環輸出阻抗,最后根據阻抗比禁止區判據對光伏發電單元的穩定性進行判斷。
2 原理與設計
圖1為所研究的直流微電網結構圖,其微源包括光伏發電單元、蓄電池儲能單元及負載。
其中光伏發電單元是直流微電網的主要發電單元,儲能單元作為能量管理單元,在微電網孤島運行模式下,調節微源與負載間的功率平衡。當光伏發電單元最大輸出功率遠大于負載需求功率時,光伏發電單元不能再以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方式進行控制,需對其輸出功率進行限制。
2.1 Boost變換器輸出阻抗模型
2.1.1 Boost變換器小信號模型
光伏電池通過Boost變換器連接到微電網上,如圖2所示。在忽略開關損耗,考慮電感串聯等效電阻的情況下,根據開關導通和關斷時的等效電路,變換器的小信號模型如圖3所示。
根據圖3的小信號模型可推導出在CCM下Boost變換器的開環輸出阻抗為:
2.1.2 Boost變換器的電壓下垂控制
輕載時,為穩定直流母線電壓,對光伏發電單元采用電壓下垂控制,控制框圖如圖4所示。為變換器放電閾值的擾動量,
為變換器輸出電流的擾動量,
為光伏電池輸出電流的擾動量,k為所需要設計的下垂系數,與系統的額定功率Pu,電壓等級的最小值Udcmin及各閾值間的變化量△U有關。
基于下垂控制的Boost變換器閉環輸出阻抗為:
式中:G1為電壓外環PI控制器傳遞函數;Gic為電流內環的閉環傳遞函數;Gud為輸出電壓到控制占空比的傳遞函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