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一種新型單相非隔離型光伏并網逆變器研究

        一種新型單相非隔離型光伏并網逆變器研究

        作者: 時間:2013-05-13 來源:網絡 收藏

        下面分析H6拓撲結構的共模電壓。如圖3所示,電網電壓正半周,當V2,V5導通時,A點對直流地電壓為輸入電壓Udc,B點對直流地電壓為零。此階段共模電壓壓ucm=0.5(Udc+0)=0.5Udc。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75818.htm

        c.JPG


        當V2,V5關斷時,V1’,VD2續流。此時利用關斷的V2,V4的結電容實現均壓,A點對直流地電壓為0.5Udc。同樣,利用關斷的V3,V5的結電容實現均壓,B點對直流地電壓也為0.5Udc。此階段,uCM=0.5(0.5Udc+0.5Udc)=0.5Udc。
        電網電壓負半周期的共模電壓分析與正半周期類似,其值也是0.5Udc。漏電流可表示為:icm=Cpvducm/dt。可知,ucm在整個周期都保持不變,則其漏電流為零,因此,該拓撲能夠抑制漏電流的產生。

        3 并網控制方法
        為實現逆變并網,采用如圖4所示的控制策略,在此重點研究PR控制算法。PI控制器在電網基波頻率處的增益為有限值,系統存在穩態跟蹤誤差。PR控制器的傳遞函數DPR(s)=kp+2krs/(s2+ω02)。PR控制器在基波頻率處的增益為:
        d.JPG
        可見,PR控制器在基波頻率處的增益趨近于無窮大,可實現對某一固定頻率正弦指令信號的無靜差跟蹤控制。而并網運行時,要求控制的輸出電流與電網電壓頻率和相位一致,以實現單位功率因數并網發電。因此,在并網逆變系統中,PR控制器比PI控制器,具有更好的跟蹤效果,更適用于對并網電流的控制。

        e.JPG


        實際系統中,由于理想PR控制器難以實現,可采用一種易于實現的準PR控制器,其傳遞函數為:
        f.JPG
        其中,ω0=314 rad/s,只需適當地選擇3個控制參數kp,kr和ωc。

        4 實驗結果
        根據上述分析,設計了一臺2 kW的單相光伏并網逆變器實驗樣機。實驗參數為:輸入電壓UPV為200~380 V;升壓后的Udc=400 V;輸出電壓ug=220 V;輸出頻率fac=50 Hz;Boost電感L1=1.2 mH;光伏陣列輸入電容C1=190μF;直流母線電容C2=1 500μF;輸出濾波電感L2=L3= 1 mH;輸出濾波電容C3=4.7μF。此外,核心控制板采用浮點型DSP:TMS320F28335。
        通過WT3000功率分析儀測量得到的單相光伏并網逆變器的輸入電壓Upv輸入電流Ipv、并網電壓uac、并網電流iac的波形如圖5a所示。其中,該樣機在功率近似2 kW時效率可達96.822%,且近似單位功率因數運行,具有較好的性能。

        g.JPG


        圖5b示出iac的總諧波柱狀圖。電流總諧波含量在功率為2 kW時,其值為1.206%,遠優于國際專用標準IEEE Std.2000—929和UL1741對諧波的要求,從而驗證了PR算法的優越性。

        5 結論
        研究了一種新型兩級式單相非隔離型光伏并網逆變器,該逆變器由前級Boost升壓電路和后級H6橋式拓撲結構組成,有效抑制了漏電流的產生。通過采用跟蹤性能更好的PR控制算法,提高了并網電流的品質。最后通過實驗結果證明了該電路拓撲在消除漏電流的同時,具有優良的入網波形質量和高轉換效率。

        逆變器相關文章:逆變器原理


        dc相關文章:dc是什么


        逆變器相關文章:逆變器工作原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乡县| 民勤县| 昂仁县| 阿克苏市| 福泉市| 汕尾市| 遂溪县| 汨罗市| 新沂市| 徐汇区| 盐山县| 阜平县| 阿巴嘎旗| 临汾市| 乌拉特后旗| 陆河县| 黄浦区| 铜梁县| 莱芜市| 扎囊县| 鲁山县| 通渭县| 新邵县| 赫章县| 虹口区| 南雄市| 景宁| 锦州市| 胶南市| 定安县| 慈利县| 江永县| 芦溪县| 阿坝县| 勐海县| 赣州市| 霍州市| 凭祥市| 淮南市| 葵青区| 武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