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M并聯技術的研究
從上圖可以看到,所有并聯模塊共用一套互感器檢測負載側的無功電流參數,每臺模塊根據檢測信號和并聯模塊的臺數計算出各自需要發出的無功電流大小。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作為各自的無功補償指令電流。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75728.htm
在分散控制結構的基礎上,可以加入中央控制器模塊(如圖5所示),中央控制器首先檢測負載側的無功電流,然后按照適當的無功電流分配算法計算各個STATCOM模塊的指令電流。
根據分配算法的不同,無功電流的分配方式分為平均分配和按比例分配兩種。公式(3)和公式(4)分別為平均分配方式和按比例分配方式的補償電流計算公式。
式中,Iqi為第i臺模塊無功電流指令,Qi為第i臺模塊的補償容量,Iqload為負載無功電流,QN為總的補償容量,N為并聯模塊臺數。
3 系統的建模和仿真
3.1 單個STATCOM模塊的仿真
在前面分析的基礎上,搭建PSIM環境下STATCOM系統的仿真模型。其中主電路由三相電壓源、三相橋式電壓源逆變器、連接電抗器、三相阻感性負載以及直流側電容等組成。控制方法采用基于控制角δ的單變量間接電流控制。仿真參數如下:電源電壓380 V,基波頻率50 Hz,直流側電壓Udc=1000 V,連接電感和直流側電容值分別為L=10 mH和C=1000μF。仿真結果如圖6所示。
從仿真結果可以看出,補償前由于感性負載的存在,使得電源側電流滯后于電壓,在STATCOM投入運行后,其發出的電流補償了一部分的無功,此時電網電壓和電流相位相等。
3.2 兩臺STATCOM模塊的并聯運行
這里采用分散控制型STATCOM模塊并聯控制方式,2臺STATCOM結構相同,補償容量均為30 kVar,系統總的無功約為42 kVar。圖7所示為無中央控制器時電源及各模塊的無功功率波形。
從上圖可以看到,負載側無功功率約為41.7 kVar,2臺STATCOM模塊各發出約為21 kVar的無功功率(由于大小相等在圖中重合為一條曲線)。經過補償后電源側無功約為零。
圖8所示為加入中央控制器后的仿真波形。此時2臺STATCOM結構相同,補償容量分別為30 kVar和20 kVar,控制規律為0~1 s時系統按比例分配方式運行,1~2 s時按平均分配方式運行,有選擇開關在1 s時進行切換。
可以看到。按比例分配方式運行時,由于2臺STATCOM裝置的補償容量分別為30 kVar和20 kVar,根據公式(4)計算出各自發出的功率分別為27 kVar和18 kVar,與仿真結果一致;而按平均分配方式運行時,根據公式(3),2臺裝置發出的無功應該相等,均為21 kVar,但由于第2臺裝置的容量只有20 kVar,因此其滿載運行,而第1臺裝置發出21 kVar的無功后,總的補償容量為41 kVar,并未完全補償,此時電源無功約為41.7-(20+21)=0.7 kVar。
4 結論
理論分析和仿真結果表明,當系統待補償的無功功率大于1臺STATCOM裝置補償容量時,可以使2臺甚至多臺STATCOM模塊通過適當的并聯方法有效擴大無功補償的容量,并且補償效果良好。可以說,STATCOM的模塊化并聯技術的發展前景是十分廣闊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