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功率可再生能源的應用現狀設計和實現
交流電源功率因數可以通過控制Vs1的幅值來調節。每相等效電路和功率因數超前、滯后以及單位功率因數時的運行如圖2所示。通過相圖可以看到,當功率因數為1時,Vs1滿足


圖2 并網逆變器每相等效電路,單位功率因數以及超前和滯后功率因數的相圖
2新型設計方案
2.1大功率風機逆變器單元串聯
風機設計中采用基于獨立發電機繞組的直驅式變換器有很多優勢,但也有一個大缺陷。在發電機和變換器之間需要更多電纜--三套三相繞組設備。為此所有變換器需要放置在機艙中靠近發電機的地方。對于大功率低電壓的情況,發電機電流遠大于1500A.一個很好的方法是使用中壓同步發電機并且只用一個二極管整流器。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直流母線電壓變化很大(1:2),并且需要中壓的硅器件。風機需要在最小的旋轉速度和最小的直流電壓下都可以產生電能。例如對于1000V直流電,輸出到中壓變壓器上的電壓相對較小,為660V.與此同時,直流母線電壓可能超過2kV.
對于并網逆變器,一種合理的解決方案是將逆變器串聯,這樣可以對可變的發電機整流電壓進行分壓。這些并網逆變器接到中壓變壓器的初級繞組上,獨立的維持其直流母線電壓。對于更低的發電機電壓,其中一些單元必須旁路掉,使得單元總的等效電壓減小并對應于發電機電壓。風機轉矩的要求實際上是對發電機電流的要求;因此可以將其與真實的直流電流比較。如果需要的轉矩比實際的直流電流大,則旁路的時間總和更大,更多的單元需要被旁路掉,這樣等效反電勢減小,直流電流增大。
每一個使用的并網逆變器控制并保持輸入直流電壓恒定,例如1000V,它們都連接到變壓器的初級繞組上。如果直流電壓高于一個設定值,放電電流增大。并網逆變器可以是單相和三相單元。單相單元只有一個變壓器繞組。發電機發出的中壓電經過整流,例如十幾千伏,供電給串聯起來的這種逆變器單元。其中一些單元有輸入旁路開關,可以對直流母線進行控制。另一些則沒有旁路開關,它們總是串聯著,其電壓之和對應于最小的發電機電壓。
這里給出一個兆瓦級風機的功率轉換方案,包括中壓同步發電機、機艙中的二極管整流器、高效的中壓直流電壓傳輸裝置、線端中壓逆變器和高壓并網變壓器(見圖3)。使用幾個單元對變化的發電機輸出電壓分壓。每個單元有一個三相或者單相的并網逆變器,分隔變壓器繞組和直流母線電容。中壓發電機的電流對直流母線充電并輸入功率,變換器將能量輸出。因此,直流母線電壓要保持恒定,因為它決定了直流母線對電網的放電電流。單元輸入處為一個半橋配置,例如經典的升壓變換器,但它只當作旁路開關使用。如果發電機電壓低于串聯單元的電壓之和,發電機的電流應該減小。為此,更多的單元需要被旁路,減小串聯單元的數目,增加發電機電流。

圖3 中壓發電機和由幾個單元串聯構成的中壓并網逆變器
2.2光伏應用
光伏(PV or photovoltaic)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的簡稱。是一種利用太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有獨立運行和并網運行兩種方式。光伏板組件是一種暴露在陽光下便會產生直流電的發電裝置,由幾乎全部以半導體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體光伏電池組成。由于沒有活動的部分,故可以長時間操作而不會導致任何損耗。簡單的光伏電池可為手表及計算機提供能源,較復雜的光伏系統可為房屋提供照明,并為電網供電。 光伏板組件可以制成不同形狀,而組件又可連接,以產生更多電力。近年,天臺及建筑物表面均會使用光伏板組件,甚至被用作窗戶、天窗或遮蔽裝置的一部分,這些光伏設施通常被稱為附設于建筑物的光伏系統。
光伏應用中一般只有一個電力電子并網逆變器(GTI)。GTI的交流輸出電壓和最小直流輸入電壓成正比,該最小直流輸入電壓是和最小光照成正比的啟動光伏電壓。如果選擇的交流輸出電壓越低,則額定功率對應的電流越高,然而啟動電壓會越低。為此需要對交流輸出電壓做一個折衷:一些產品使用3×270V,另一些使用3×328V.
當光伏電壓/輸出交流電壓較低時,可以利用很小的能量,當交流輸出電壓設計得較高則無法利用這部分能量。在光伏應用中,GTI只工作在約1/2額定輸出電壓下。1200 V硅器件是一個發展,它使得輸入輸出交流電壓可以達到480V,而現在的光伏應用中通常使用270V到330V.這樣運行效率更低,因為其與調制比M,即Vac與Vdc的比值,密切相關。對于400Vac/650Vdc或者480 Vac/800Vdc,效率很接近而且都大于現在使用的270Vac/(500…900 Vdc)(見圖4)。

圖4 不同功率下GTI的效率;Fsw=5kHz
風力發電機相關文章:風力發電機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