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電容在電源設計中的不可或缺

        電容在電源設計中的不可或缺

        作者: 時間:2013-06-13 來源:網絡 收藏

        陶瓷電容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易碎。所以需要避免磕碰,盡量遠離電路板易發生形變的地方。

        3)鉭電容無論是原理和結構都像一個電池。下面是鉭電容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鉭電容擁有體積小、容量大、速度快、ESR低等優勢,價格也比較高。決定鉭電容容量和耐壓的是原材料鉭粉顆粒的大小。顆粒越細可以得到越大的電容,而如果想得到較大的耐壓就需要較厚的Ta2O5,這就要求使用顆粒大些的鉭粉。所以體積相同要想獲得耐壓高而又容量大的鉭電容難度很大。鉭電容需引起注意的另一個地方是:鉭電容比較容易擊穿而呈短路特性,抗浪涌能力差。很可能由于一個大的瞬間電流導致電容燒毀而形成短路。這在使用超大容量鉭電容時需考慮(比如1000uF鉭電容)。

        從上面可以了解到不同的電容有不同的應用場合,并不是價格越高越好。

        2 設計中電容的作用

        設計應用中,電容主要 用于濾波(filter)和退耦/旁路(decoupling/bypass)。

        濾波主要指濾除外來噪聲,而退耦/旁路(一種,以旁路的形式達到退耦效果,以后用“退耦”代替)是減小局部電路對外的噪聲干擾。很多人容易把兩者搞混。下面我們看一個電路結構:

        圖中開關為A和B供電。電流經C1后再經過一段PCB走線(暫等效為一個電感,實際用電磁波理論分析這種等效是有誤的,但為方便理解,仍采用這種等效方式。)分開兩路分別供給A和B。開關電源出來的紋波比較大,于是我們使用C1對電源進行濾波,為A和B提供穩定的電壓。C1需要盡可能的靠近電源放置。C2和C3均為旁路電容,起退耦作用。當A在某一瞬間需要一個很大的電流時,如果沒有C2和C3,那么會因為線路電感的原因A端的電壓會變低,而B端電壓同樣受A端電壓影響而降低,于是局部電路A的電流變化引起了局部電路B的電源電壓,從而對B電路的信號產生影響。同樣,B的電流變化也會對A形成干擾。這就是“共路耦合干擾”。

        增加了C2后,局部電路再需要一個瞬間的大電流的時候,電容C2可以為A暫時提供電流,即使共路部分電感存在,A端電壓不會下降太多。對B的影響也會減小很多。于是通過電流旁路起到了退耦的作用。

        一般濾波主要使用大容量電容,對速度要求不是很快,但對電容值要求較大。一般使用鋁電解電容。浪涌電流較小的情況下,使用鉭電容代替鋁電解電容效果會更好一些。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知道,作為退耦的電容,必需有很快的響應速度才能達到效果。如果圖中的局部電路A是指一個芯片的話,那么退耦電容要用瓷片電容,而且電容盡可能靠近芯片的電源引腳。而如果“局部電路A”是指一個功能模塊的話,可以使用瓷片電容,如果容量不夠也可以使用鉭電容或鋁電解電容(前提是功能模塊中各芯片都有了退耦電容-瓷片電容)。

        濾波電容的容量往往都可以從開關電源芯片的數據手冊里找到計算公式。如果濾波電路同時使用電解電容、鉭電容和瓷片電容的話,把電解電容放的離開關電源最近,這樣能保護鉭電容。瓷片電容放在鉭電容后面。這樣可以獲得最好的濾波效果。

        退耦電容需要滿足兩個要求,一個是容量需求,另一個是ESR需求。也就是說一個0.1uF的電容退耦效果也許不如兩個0.01uF電容效果好。而且,0.01uF電容在較高頻段有更低的阻抗,在這些頻段內如果一個0.01uF電容能達到容量需求,那么它將比0.1uF電容擁有更好的退耦效果。

        很多管腳較多的高速芯片設計指導手冊會給出電源設計對退耦電容的要求,比如一款500多腳的BGA封裝要求3.3V電源至少有30個瓷片電容,還要有幾個大電容,總容量要200uF以上。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電源 直流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充市| 台中市| 大化| 武平县| 玉山县| 新民市| 乐业县| 绥棱县| 鲁山县| 肃宁县| 茂名市| 昭通市| 深泽县| 铜山县| 灌阳县| 福泉市| 拜城县| 涞水县| 贵溪市| 封丘县| 天台县| 三都| 澄江县| 康乐县| 广州市| 高安市| 海宁市| 清水河县| 芒康县| 霍邱县| 新营市| 东至县| 五峰| 句容市| 海丰县| 油尖旺区| 枣庄市| 南木林县| 福建省| 韶关市| 兴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