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單片機的以太網絡接入系統的實現及網絡性能分析
4 軟件設計
4.1 嵌入TCP/IP協議的單片機匯編程序設計
單片機接入以太網,必須嵌入TCP/IP協議,用戶終端的應用程序才可以使用通用的網絡編程技術,例如使用Socket套接字,與單片機建立連接,實現數據通信。匯編流程圖如圖4―1所示,單片機首先初始化堆棧和串口,初始化RTL8019AS網絡芯片,系統的IP地址存放在單片機的片內EEPROM 中,單片機復位后首先讀取這些數據以初始化網絡。 由于單片機的資源有限,所以網絡協議根據嵌入式應用的需求作了裁剪,系統中使用了ARP、RARP、 IP、UDP等部分協議,既保證單片機接入以太網,又保證足夠小的代碼量。單片機主要完成網絡數據的解包和串口RS-485數據的打包。當以太網有數據到達該設備,單片機采用查詢方式,讀取網絡數據并分析,如果是ARP(物理地址解析協議)數據包,則轉入ARP處理程序,并發送RARP數據包,將IP地址和物理地址加入到局域網中建立映射。如果是UDP數據包且IP地址和端口號正確,則接收數據包,數據解包后,將數據部分通過串口輸出,控制RS-485現場設備。反之,如果現場通過串口發送數據到單片機,單片機將數據按照UDP協議格式打包,送入RTL8019AS,由RTL8019AS將數據輸出到局域網中。根據需要還可以在收到串口數據時,先完成數據預處理,再將處理好的數據送到局域網。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73370.htm
TCP/IP協議的4層模型中,鏈路層部分由RTL8019AS完成,網絡層和傳輸層由單片機來處理,應用層則根據需要可以在單片機內完成,也可以由單片機轉給用戶或終端設備完成。
在單片機的程序處理中,主要有完整的ARP、RARP協議模塊,UDP協議模塊,其它協議根據需要取舍,完成系統要求,網絡芯片的初始化是必須的,對RTL8019AS各寄存器的配置正確,才能使硬件正常工作。
4.2 用戶終端程序設計
為了實現對嵌入TCP/IP的單片機通信系統設備的控制,筆者用VC++6.0在用戶終端PC上編寫一個數據傳輸的應用程序。通常采用Winsock編程,先創建一個套接字,綁定IP地址和端口號,使用UDP數據報,與嵌入TCP/IP單片機系統的套接字建立連接,當有網絡數據到達時,VC++響應 Receive()消息,讀取數據并處理;當用戶需要控制嵌入式設備,調用Send()函數發送控制命令或數據。
在調試試驗中,PC機上采用Sniffer軟件來監視(或截獲)PC機同單片機之間通信的TCP/IP協議包數據流,測試系統的性能,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5 系統性能分析
網絡性能的主觀評價可以用如下的指標來體現:容量、利用率、最優利用率、吞吐量、可供負載、精確度、效率、延遲、延遲變化量、響應時間等。網絡性能的最終表現形式就是最終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主觀評價。
下面主要從各網絡層對系統性能的影響分別進行分析:
(1)物理層、數據鏈路層性能。從系統的硬件上看,這兩層的功能主要由RTL8019AS完成,每幀最大傳輸包為1K字節,但是數據的讀寫都是由單片機完成,所以整個系統的帶寬受到單片機速度的限制,文中設計系統理論最大帶寬為8Mbps,最優利用率為3~4Mbps。
(2)網絡層性能。在這里主要考慮傳輸協議的選擇。對于使用有重傳機制的TCP協議,意味著在
網絡環境惡劣的情況下,存在大量的數據報重傳,降低了網絡利用率,同時還有很大的延時。在系統的具體應用中,采用UDP協議滿足了數據采集的實時性要求,對于丟包現象,可以在應用層上采取必要的控制策略加以改善。
(3)應用層性能。主機、服務器、應用協議構成網絡應用層性能的三要素。主機和服務器是網絡連接的兩端,應用協議是網絡連接的兩端數據傳輸過程的一個約定。方案采用在以太網嵌入系統中運行一個套接字程序作為服務器,應用RS-485通訊協議對遠程設備控制和數據采集。這個過程中,網絡服務器的性能問題影響最大:服務器的負載、請求隊列過長、協議參數設置不當等等。
6 結束語
以太網的低成本、開放性、廣泛的開發和應用軟件、硬件支持,使得這種嵌入了 TCP/IP協議的單片機數據通信系統,具有成本低、硬件少、運行穩定可靠、傳輸速度快、開發周期短等優點,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特別是數據采集、數據傳輸等遠程監控領域,以及智能家電的網絡信息化方面。目前,該系統在變電站監控系統、遠程數據采集系統中得到成功應用。
tcp/ip相關文章:tcp/ip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