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 Q3首次盈利3100萬 虧損板塊銷售大降
——
自收購湯姆遜彩電業務和阿爾卡特手機業務以來,TCL 集團(000100.SZ )在今年第三季度首次取得當季盈利。盡管TCL 集團三季度的凈利潤只有3100萬元,但這標志著其在國際化征程上已邁出穩健的第一步。
從TCL 集團和TCL 通訊(2618.HK)上周末發布的三季報中,《第一財經日報》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TCL 彩電業務在北美和歐洲的銷售收入同比下降了30% ,從去年的143 萬臺下降至100 萬臺;TCL 手機業務在中國國內的銷售收入同比下降了38% ,從去年同期的90萬部下降到56萬部。而歐美的彩電業務和國內手機業務正是去年TCL 集團最大的虧損源。
TCL 集團第三季度的銷售收入為112.5 億元,同比下降了7%. 不過,TCL 在海外的手機業務卻獲得48% 的高速增長,從150 萬部增加到221 萬部。
TCL 集團副總裁史萬文昨天告訴記者,對虧損的業務板塊,先把人員、銷售額調下來,業務模型優化后再上量,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像TCL 彩電在歐洲、北美的業務,在人員重組之后,關鍵在于重組業務流程。歐洲的平板電視市場需求持續迅速增長,根據調研公司GfK 的最新報告,以銷售額而言,平板彩電占歐洲市場份額達81%.
TCL 集團品牌中心發言人郭偉表示,TCL 集團在歐洲市場的最大挑戰是適應市場需求及消費不斷轉變,同時將虧損業務盡快轉盈。TCL 集團管理層正在積極推行業務重組,務求扭轉業務虧損之勢,以達盈利目標。“現在,TCL 集團已著手制訂重組計劃,在全新的業務模式下,改變營運規模及進行架構重組,并預期于本月底落實最終方案。”
事實上,經過業務模式調整,TCL 彩電北美業務在第三季度首次扭虧。史萬文告訴記者,北美的業務模式已基本穩定為“專注大客戶”,讓液晶電視快速上量。
TCL 手機業務三季度已實現了連續兩季當期盈利。從三季報看,TCL 手機的定位和業務模式也進行了調整——確立了“致力為手機營運商及分銷商提供優質產品”的定位,在歐洲、南美洲、亞太等地區市場份額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并計劃在印度等地開拓業務。同時,將利用手機設計、開發及制造優勢,積極開拓ODM (帶研發的代工生產)市場。
TCL 集團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趙志成昨天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收購阿爾卡特手機業務之后,TCL 手機借鑒了阿爾卡特手機的研發管理模式,并獲取了一些手機專利權,提升了研發能力,同時獲得了海外代工業務的“準入證”。在產品創新、專利獲取之后,只要盈利模式“對頭”,持續盈利將可以實現。
不過,由于上半年虧損額較大,TCL 集團今年前三季在獲得348 億元銷售收入時,仍虧損7 億多元。該集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稱,TCL 集團與法國湯姆遜公司于2004年合資成立的TTE (TCL-湯姆遜電子有限公司)歐洲業務持續嚴重虧損,仍是造成TCL 集團前三季度虧損的重要原因。由于合資公司TTE 自身在歐洲區內轉型緩慢和市場環境變化等因素,TTE 在歐洲市場的整合未達預期目標。
21日,TCL 集團也發出了預虧公告,預計2006年全年該集團仍將虧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