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城市照明色彩體系規劃與設計的研究
通過對桂林市城市照明色彩體系的規劃,旨在使桂林形成立體感、層次感豐富,色彩和諧、獨特的城市夜景形象。
城市擔負著行政、經濟、文化、交通、居住、游覽等多種職能,這些職能以其固有特點,要求其組合、位置、環境特點等合理地滿足其要求,才能發揮良好的功能作用。一般大型城市有商業區、風景名勝區、居住區、行政中心區、工業區、文教區、鐵路站場、倉儲區等。中小城市的功能區較少,甚至分區不明顯。城市照明依據照明對象的功能,對城市夜景觀環境形象的作用與地位,依重要程度應劃分為光彩級、亮化級和控制級。“光彩級”照明通過“亮化”和“彩化”的結合,明確照明中心,突出表現城市夜景中的重要區域; “亮化級”是城市照明等級的中間級別,滿足照明功能的同時,采取與一定“彩化”相結合,創造良好的城市夜景觀環境; “控制級”是對照明進行適當控制的照明級別,控制級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著重強調控制光污染。由此,城市照明區域依次可劃分為光彩級區域、亮化級區域和控制級區域,相應的色彩體系規劃與設計也應與其分級體系相適應。
(1) 道路系統
城市照明的道路依次可劃分為光彩級道路、亮化級道路和功能性道路。目前來講,功能性道路照明以位于色相環上5YR 左右的$光為主,對于亮化級及光彩級道路照明應把功能性照明和景觀性照明統一考慮。例如人行道路宜采用在色相環上5YR附近偏紅的較柔和的暖$光,與周邊綠化照明冷暖對比相應成趣; 商業區步行街可采用白色功能照明和彩色景觀照明相結合的燈光色彩等等。
(2) 商業區
商業區是供人們游逛、休息、觀賞、飲食、娛樂和交往等活動的城市開放空間。商業區作為夜間商業活動頻繁、人流眾多的地區,在照明上份量較重,屬于城市夜景的光彩區。除了路燈照明所賦予的光色外,還有廣告照明、建筑立面照明、綠化小品照明等的光色。對于現代商業區功能照明一般以白光為主,傳統商業區或以展現民風民俗為主的商業街區可采用5YR 左右的暖黃光。為了營造繁華、熱鬧的商業氛圍,商業區的景觀照明可較多的運用彩色光,色彩選擇上可采用10GY—10P 范圍比較廣泛的色相,形成色相強對比、補色對比和高彩度對比,營造色彩斑斕和光色變換的繁榮、興奮與活躍的氣氛,如圖5 所示的日本新宿商業街,通過白色、$、紅色、藍色、綠色等的色相、b度、彩度的強烈對比,形成商業街區熱鬧、繁華的夜晚景觀。
圖5 日本新宿商業街夜景
(3) 景觀區
景觀區照明一般也屬于彩化級區域,應結合景觀區的性質和環境,滿足功能性照明的同時以景觀觀賞性為主。景區道路照明主要以白光和5YR 附近的黃光為主。建構筑物照明的主調光色采用與材料顏色一致的色彩照射,會使之更加鮮艷,也可直接采用顯色性好的白光進行照射,輔以其他光色點綴,但光色不宜過多,一至兩種顏色為宜。植物照明使用能夠突出其原有色彩的照明手段,盡量不用彩色光,尤其紅光和藍紫光(5R - 5P),以免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另外,還有景區內水體照明、雕塑照明、*照明等,可采用冷光色烘托幽遠、靜謐的氣氛,通過明度對比突出立體感等多種方法進行照明。
(4) 行政中心區
行政中心區照明一般選用白色或5YR 左右的暖$光作為主色調,以表現出明亮、莊重、簡潔的氣氛,不應大面積采用彩色光照明,彩色光應只作為點綴色光。如圖6 所示的成都新益州城市*,該*設計用于成都市市級機關的行政辦公場所,照明主要以白色光作為基調色彩,$光作為輔助色,在建筑頂部用粉色彩光勾勒輪廓,體現了行政辦公區簡潔、雅致的特點,又通過彩色光的點綴,使其色彩更加鮮明,形象更加突出。
圖6 成都新益州城市*夜景
(5) 居住區
居住區照明的人性化設計應將光色和顯色性考慮在內,其屬于控制級照明對象。根據對中國城市居民光色偏好的研究,選用在色相環上5YR 附近偏紅的較柔和的暖$燈光表達居住區景觀的溫馨、舒適較為合適。但是顯色性也應保持在適度的范圍內,否則會影響使用者的臉色和服飾顏色的顯現。
除此之外,還有工業區、鐵路站場以及倉儲區等等,這些功能分區在光色選擇上應主要滿足功能需要,其次是景觀需要。
另外,由于不同的功能分區有不同的個性,所以在運用色彩時一定要注意不能為了突出某一部分而忽視其周圍照明色彩,否則就會使整個城市的夜晚空間變得雜亂無章。尤其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的功能愈趨復雜,一個城市可能兼具多種功能,所以在實際的研究與調查時,在全方位、整體的進行考量的同時,對整個城區的各個組成部分還要進行細致分析和研究, 確定其主要分區功能,以選取適宜的光色照明。
4 結語
正如孟塞爾( Albert H. Munsell) 指出的“音樂按照音符的音高、強度和節拍建立了自己的系統……顏色也應該按照人的色感知,即色相,明度和彩度建立自己的系統”。在城市照明中,色彩尤其是先聲奪人的,所以必須進行統一規劃與設計。色彩就像流動的音符,只有規劃好每一個音符,變化中求統一,統一中有變化,才能使整個城市的夜晚和諧美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