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羅方德:模擬/混訊規模驚人 2015成長至450億美元
SEMICON Taiwan 2013于4日開跑,晶圓代工大廠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GF)首席執行長Ajit Manocha也進一步提出他對晶片市場的觀察。他表示,市場多只注意到采用最先進制程的AP或者CPU,不過事實上,無論是應用于行動通訊設備或包括家電、車用等相關類比/混合訊號IC,雖并非采用先進制程,不過市場規模相當驚人。他預估,2015年全球類比/混訊IC市場規模,可望從目前的350億美元,成長至450億美元之多。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67300.htmAjit Manocha指出,類比IC/混合訊號相關IC需求成長相當迅速,甚至也包括一般人不會注意到的車輛相關應用,比方一臺法拉利當中,就有超過600顆晶片,而一輛電動車采用的晶片總數,可能超過2千顆,這些都跟智慧型手機SoC整合進去的數位電路不同,采用的幾乎都是類比IC。他表示,類比IC的應用相當廣泛,除智慧型手機外,還包括網通、儲存設備、汽車、工業用/航太、消費性電子產品等領域,成長空間相當大。
而在智慧型手機方面,他則指出,除采28奈米生產的AP外,還有許多手機會使用到的基本功能,包括語音、影片、觸控、陀螺儀等,都需要類比IC。而他相信,行動通訊裝置「未來10年需求都將相當強勁」,可超越PC的成長,而當中也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類比/混訊IC缺口,那就是行動通訊裝置的影像處理功能相關IC,品質還有提升的空間,
他表示,根據格羅方德的推估,在2012~2017年間,電源管理IC市場規模的年復合成長率(CAGR),將是整體半導體產業(估計該期間CAGR應為個位數百分點)的2倍;連網相關晶片CAGR則為半導體產業3倍、MEMS也同樣是3倍。
若以個別類比IC產品所采用的制程而言,Ajit Manocha指出,車用產品多采65奈米,顯示器驅動IC(Display Driver)則是80奈米,電源管理IC多采0.13微米,RF射頻IC也是采0.13微米制程,都不是像28奈米一樣的超先進制程。也因此格羅方德認為,掌握上述等級的制程,可說就是在類比IC上取得領導地位(leading edge in analog)。
而格羅方德既看好類比IC后市,計劃如何強化其在類比IC的市占率?對此Ajit Manocha表示,有聽說德儀(TI)持續擴產,并打算從8寸廠朝12寸廠轉型,不過不曉得現在具體進度如何。他也強調,現在其在類比IC主要競爭對手,多僅提供6、8寸廠產能,少有像格羅方德是做到12寸廠者。再者,格羅方德生產的也不只是單顆IC(unit base),而是采模組化(module)的生產,在量產速度上具有絕對優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