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設計應用 > 三種先進的數位視頻介面∶HDMI、DisplayPort、UDI

        三種先進的數位視頻介面∶HDMI、DisplayPort、UDI

        作者: 時間:2009-08-10 來源:網絡 收藏

         隨著液晶顯示器普及,連帶使視訊介面與視訊端子也積極地進行化,此趨勢先於資訊技術(IT)領域,之後也擴展至消費性電子(CE)領域, 1999年資訊業界提出DVI介面,期望用的DVI介面取代傳統PC所用的類比VGA介面;之後2002年消費性電子方面也有了的介面,期望用數位的介面取代傳統TV所用的各式類比視訊端子,包括Composite端子(AV端子)、S端子、Component端子(色差端子)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66900.htm

          為何IT/PC用DVI?CE/TV用?為何要分設兩種介面/端子?難道不能用單一的標準及設計而同時適用於兩種產業嗎?對此業者的說法為∶IT領域有相容類比VGA的需要,但CE領域沒有,相對的CE領域需要在視訊傳輸過程中進行內容保護(防拷機制),而IT則較無此類需求,同樣的 CE領域幾乎都會同時用上音訊與視訊,所以視訊介面最好也能附加音訊傳輸的功效,但IT領域在音訊方面并非隨時都需要,基於以上種種考量,所以要用兩種數位視訊介面來因應兩種領域的需要。


          圖1∶DVI的5種接頭,DVI-A(僅類比)、DVI-D(僅數位)、DVI-I(數位、類比皆具備)再加上Single Link、Dual Link之別,一般最普及的是DVI-I(Dual Link),即便是Dual Link,實際使用上多半情況只用上1個Link。

          不過,這樣的說法并沒有獲得全面的說服,至少VESA機構就有異議,因此在2005年也提出一種新的數位視訊介面,稱為 期望能同時受用於IT與CE領域,并反對“PC用DVI、TV用HDMI”的設定, 的諸多功效與規格都是針對DVI與HDMI的弱處而來,期望一舉用DisplayPort取代DVI與HDMI。


        DisplayPort介面示意圖

          但是,DVI/HDMI陣營也沒有坐視此發展,有關VESA DisplayPort對DVI/HDMI的種種質疑都有所因應,并擬定了新的規格策略∶放棄難已再提升的DVI,而積極強化HDMI,同時再創立一項新的數位視訊介面做為備用,倘若HDMI無法擊敗DisplayPort,則用來加以抗衡。


        HDMI的A型接頭(19-pin,Single Link)與B型接頭(29pin,Dual Link)

        橫跨IT、CE兩領域的新世代數位視訊介面之主流爭奪戰已經開打,三項標準誰能勝出?以下將進行解析。

        頻寬線路比

          新一代數位視訊介面首要重點在於“頻寬線路比”,即是用最少的線路獲取最高的頻寬。因此,DVI使用6組傳輸對線(Pair)構成2組連線(Link),每組Pair(亦可稱之Lane,不過不同介面對Lane有不同定義)皆使用TMDS方式進行傳輸,傳輸率最高為1.65Gbps,如此每組Link則有4.95Gbps的頻寬,2組Link則達9.9Gbps(近10Gbps)的頻寬。

          DVI介面的線路圖,左邊有24-pin(Pin 1~24),右邊有5-pin(C1~5),其中C1~C5以及Pin 8即是為了相容傳統類比VGA而設立。

          HDMI方面,大體是以DVI為基礎再針對CE需求進行增修而成,所以整體技術與DVI相去不大,也是使用TMDS傳輸,一樣每組Pair有 1.65Gbps,不過HDMI的連接器(接頭)有A型與B型之分,A型僅有1組Link,說法上是CE領域很少會用到第2組Link來傳輸,所以總頻寬僅DVI的一半,即4.95Gbps,但是B型仍維持2組Link,總頻寬與DVI相同。

          至於DisplayPort則擁有4組對線,4組對線構成1組Link,不過傳輸編碼上不使用TMDS之類的業者獨家技術,而是使用業界標準的 ANSI 8B10B,如此每組傳輸可為1.62Gbps或2.7Gbps,4組共得10.8Gbps,而且使用ANSI 8B10B技術的好處是時脈信號已內嵌於資料線路內,相對的,DVI/HDMI每組Link還需要額外1組時脈對線來配合傳輸,如此計算的結果, DisplayPort僅需8條線路(每組Pair等於2條線路)即可突破10Gbps,而DVI/HDMI則需要16條線路才能近10Gbps。事實上,DisplayPort允許彈性配置Link內的Pair數,1個Link可以是1組Pair,也可以是2組Pair,沒有強制非要同時用上4組 Pair,然DVI/HDMI則每次必須使用1或2組Link,每組Link強制為3組Pair。


        HDMI的迷你型接頭∶C型接頭(圖右)與A型接頭的體積比較。
        DisplayPort用於機內連接的接頭。


        DisplayPort用於機外連接的接頭

          由於DisplayPort強調更少的線路數目就得達到高頻寬,較DVI/HDMI陣營具優勢。由於DVI自1999年推出1.0版規格後就幾乎沒有更動,即便更動也難以招架2005年技術為後盾所提出的DisplayPort,所以DVI/HDMI陣營策略上完全專注在HDMI,2006 年HDMI提出1.3版,將時脈從165MHz提升至340MHz,如此1個Link就能擁有10.2Gbps的頻寬,以此拉近與DisplayPort 的差距,皆是8條線路就可突破10Gbps。

          2006年提出的預計用來接替DVI,技術上依然承襲DVI/HDMI的設計,即3組Pair構成1個Link,編碼上也維持使用 TMDS,然每組Pair的傳輸率為2.7Gbps,1組Link則有8.1Gbps,但目前UDI似乎無第2組Link,如此與 DisplayPort、HDMI 1.3相比反而顯得弱勢。

          除此三者外,其實還需要提及另一個視訊介面,即是筆記型電腦機內所用的LVDS,LVDS的頻寬線路比最為低落,每組Pair為 945Mbps,4組構成1個通過(Channel),另外每通道要額外搭配1組時脈Pair,如此即便雙通道也僅有7.56Gbps,但卻用上了20條線路。


        DisplayPort鏈路層架構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偏关县| 义马市| 库尔勒市| 勐海县| 长顺县| 余庆县| 桐乡市| 宣汉县| 贡嘎县| 木兰县| 横峰县| 巫山县| 仁化县| 富源县| 教育| 河东区| 峡江县| 海盐县| 大石桥市| 连州市| 奉化市| 盐山县| 黔西| 犍为县| 桐乡市| 蒲城县| 濮阳市| 衡水市| 天全县| 新绛县| 邵阳市| 石柱| 淮阳县| 玉树县| 孙吴县| 益阳市| 师宗县| 云林县| 榆树市| 太仓市| 宣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