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讀各類高清視頻格式
MPEG-4編碼于1998年發布,它繼承了MPEG-2編碼的優勢,進一步優化了壓縮率,改進了網絡傳輸性,加強了版權保護與字幕、音軌的支持,并大幅擴展和延伸了多領域的應用框架,它不僅應用于語音傳輸(可視電話)、網絡視頻、光盤存儲與電視廣播,而且發展出一系列子標準。
其中,MPEG-4 Part2標準便是十分常見的Divx、Xvid編碼,它們(尤其是較新的Xvid編碼)多用于壓制DVDRip、AVI或MP4格式的視頻文件,而MPEG-4 Part10標準就是前文提到的H.264/AVC編碼,其技術特點不再贅述,現在,MPEG-4 已修訂至Part20標準,還在不斷完善。
三、后起之秀:VC-1
WMV(Windows Media Video)作為經久不衰的一種視頻編碼,一直在不斷改進,2003年,微軟基于WMV第九版(WMV9)編碼技術,正式提出了VC-1編碼標準,并于2006年正式成為國際標準。

WMV是微軟多媒體技術的核心
VC-1編碼作為較晚推出的高清編碼算法,自然吸收了MPEG-2與H.264編碼的優點,其壓縮比介于MPEG2和H.264之間,編解碼復雜性僅有H.264的一半,即壓縮時間更短、解碼計算更小,在微軟的大力推動下,VC-1編碼已經得到了BD藍光光盤、電影及電視學會(SMPTE)的支持。
近幾年來,為了更好的推廣WMV9/VC-1編碼標準,微軟不遺余力的建立了WMV-HD高清資源站點,大量發布采用VC-1編碼壓制的720P、1080P宣傳片及演示片(WMV-HD視頻格式),試圖營造聲勢,吸引用戶關注。同時,在BD藍光光盤領域,VC-1編碼與電影/劇集的合作勢頭也漸趨猛烈,與電腦硬件廠商的合作也在加快VC-1編碼的推廣,可見,財大氣粗的微軟正在加快VC-1編碼的圈地運動。

VC-1編碼與藍光光盤在加速聯姻
不過,中庸的技術(與H.264相比、無明顯編碼優勢)、封閉的平臺(限于Windows系統)、后發的劣勢(2006年通過、成為國際標準)仍然給微軟VC-1編碼的應用前景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能否推翻H.264這座大山,尚需實踐檢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