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V/f控制在中壓變頻器中的實現
引言
控制調速系統是中壓變頻器裝置的核心。轉速開環的恒壓頻比(V/f控制是最簡單的控制方式,適用于無高動態性能要求的一般交流調速場合,例如風機、水泵等。
目前已成熟應用的通用變頻器有矢量控制和直接轉矩控制,但仍還保留V/f控制。在V/f控制下,變頻器具有轉矩控制,無“跳閘”,機械特性硬度提高,挖土機特性等。將V/f控制思想引入單位串聯中壓變頻器,可使中壓變頻器性能較高。
2 控制原理
基于轉子磁鏈恒定的控制方式(即恒E/f1控制)采用磁通補償器、轉差補償器和電流限制控制器,實現轉矩控制功能。這充分體現出高性能V/f控制的基本思想。但要實現轉子磁鏈恒定控制比較困難,因此實現恒Eg/f1控制,同時輔以電流限制控制,實現挖土機特性,防止出現“跳閘”;轉差補償控制提高機械特性的硬度,實現在速度開環控制下轉速誤差最小:IR降補償保持氣隙磁通始終恒定,從而實現無“跳閘”的高性能V/f控制,其原理框圖如圖1所示。
3 定子電阻(IR降)補償
恒壓頻比控制的出發點是保持氣隙磁通φm不變,充分利用電機鐵心,發揮電機產生轉矩的能力。根據電機學原理,在基頻以下調速時,為保持氣隙磁通φm不變,只要控制Eg/f1為恒值即可,但Eg不能直接控制,一般用定子電壓U1替代Eg形成V/f控制。頻率高時,由于定子上所施電壓高,可忽略定子電阻壓降;但在低頻時,由于定子電阻的影響不可忽略,恒壓頻比控制不能有效保持磁通不變,調速系統的輸出最大轉矩將降至很小,限制了系統帶載能力,甚至不能帶載。這時可采用定子壓降補償(IR補償),適當提高定子電壓,增強帶載能力。
定子電阻補償基于保持定子磁通幅度不變,由于定子漏電感L只占定子全電感的2%~5%,所以工程應用中可忽略定子漏電感,即L=0,這樣近似認為定子磁通等于氣隙磁通。在此基礎上,采用矢量補償IR降方法。圖2為異步電機穩態等效電路。
根據圖2異步電機穩態等效電路的相量圖可得:
定義額定頻率frated下Eg的幅值是Urated,這樣當輸出頻率為f時要求Eg的幅值為Urated(f/frated),將該值代入式(1),得:
式中,定子電阻R1,I,cosφ和I1,sinφ是未知量,只要計算出這些量,就可按矢量方式計算U1。
從圖2看出,由于補償定子電阻壓降需要提高電壓,而提高電壓將進一步增大定子電阻壓降,這就形成一個正反饋,為保證系統的穩定性,可將式(2)所計算的U1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基本的V/f分量,另一部分為補償定子電阻壓降分量。后者經一階慣性環節(抑制這部分的變化速度)后再與基本的V/f分量相加,從而得到電壓輸出U1。所有計算均采用按額定值標么化后的標么值計算,這樣大大減少計算量。
4 轉差補償
異步電機產生電磁轉矩,必需一定的轉差s,在電機轉速較高的情況下,比如額定轉速,s約3%,其影響可忽略。在變頻器變頻運行時,為產生同樣的電磁轉矩,s反比于同步頻率,隨著同步頻率的下降,s越來越大;當同步頻率低到一定程度時電機可能會停止轉動,也就是轉差s在低速時嚴重影響電機調速的精度。
由電機學原理可知,異步電機的機械特性在電磁轉矩(TL)小于最大轉矩(Tm)時,不同同步轉速下的機械特性近似為一組平行線,也就是說為產生同樣的電磁轉矩,在不同同步頻率下其速度降落基本相同,這就是轉差補償的出發點。當同步頻率為f0時,為輸出T0的轉矩,速度降落為△f,為了保證電機轉速f0,就要將同步頻率提高到f0+△f。
轉差補償目的是要提高電機機械特性的硬度,準確進行轉差補償,這需要知道轉差和電磁轉矩之間的函數關系。在恒Er/f1控制方式下,電機機械特性是直線,因此轉差與電磁轉矩成線性關系,即在保持轉子磁通幅值不變的條件下,電磁轉矩與轉差頻率成正比。在恒U1/f1控制和恒Eg/f1控制下,電磁轉矩與轉差頻率成非線性關系,但是在電磁轉矩(TL)比最大轉矩(Tm)小得多時,電磁轉矩與轉差頻率成近似線性關系,只是恒Eg/f1控制的近似線性段更長,而且由于恒Eg/f1控制在各同步頻率下的最大轉矩(Tm)不變,因此,這種近似關系也不會隨同步頻率變化而變化。因此,在補償定子電阻降落(IR降),保持Eg/f1恒定的情況下,通常采用與恒Er/f1控制方式下相同的線性補償方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