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控制的客車烘房溫控儀
3.2 模糊推理
根據操作者手動控制經驗,本機采用以下形式制定規則,形如:“if A and B then C”。可得出20條模糊語句構成的控制規則。本系統采用了最大最小推理法,運算流程為:對應某個控制規則,分析條件時,把當前規則中的,e和ec兩個隸屬度值的大小進行比較,取小值。取小之后的值存放到名為“val”的變量中。條件檢測結束后,開始估計結果,模糊控制函數通過比較“val”和當前輸出的參考輸出值來得出結果,取大值,作為的輸出值。一旦結果分析完畢,開始一個新的規則查詢。通過遍歷規則基數組進行估計,當遍歷完所有規則后相應的輸出被保存在相應的數組中,用來解模糊。
3.3 逆模糊化
對于單片機系統,考慮簡化逆模糊處理的數學過程,解模糊化采用了重心法。溫度輸出控制為U,劃分為5個變量等級(PB,PS,O,NS,NB),輸出U隸屬度函數采用單點法表示,每個輸出隸屬度函數用一個字節的單點值,存放在AT93C66中,以此作為參數,調整系統的輸出。
3.4 模糊與積分混合控制
由于以上基本模糊控制器只考慮對象的輸出誤差和誤差變化率,相當于非線性PD調節器,加上其自身的多級繼電器特性,所以它在本質上無法消除穩態余差,且易產生極限環振蕩。本系統加入了積分環節。
考慮本系統控制參數變化范圍不大,可采用雙模態分段控制算法進行控制,即當偏差大于某個閾值時用模糊控制,以提高系統阻尼性能,減小響應超調。偏差在小于某閾值時,引入積分環節。一般應在系統進入“穩態”后加入積分器。
積分環節的引入,不僅要考慮引入的結構方式,還應該考慮引入的時機,因為常規積分控制作用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積分作用的滯后效應。在偏差向著減小方向變化時,引入積分,對系統的動態品質不利,容易產生小范圍的持續振蕩和積分飽和現象,這些實質上都是由于加入的時機不恰當造成的。針對常規積分控制作用的上述缺陷及產生的根本原因,應在系統進入“穩態”后加入積分器,可以根據偏差及偏差變化趨勢來改變積分器的作用,僅當在偏差向著增大方向變化時,積分起作用,抑制偏差繼續增大,并可改善穩定性能。模糊積分引入方式見圖3,是由一常規積分器與二維模糊控制器相關聯構成。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63390.htm
常規積分控制器輸出Ui=KI∑ei和二維模糊控制器輸出Uf相疊加,作為其總輸出,即:Un=Ui+Uf,因引入了積分環節,本控制器可消除穩態誤差,消除極限環震蕩。
4 結 語
本溫度控制系統結構簡單,使用的主要芯片為AT89C55WD,ICL7135,AT93C66,CD4512。軟件實現容易、編程量小、控制精度高、性能穩定。由于采用在系統可編程技術的單片機,該系統可在正常工作下進行調試,只需設定不同的參數,即可應用于不同的工作環境。該溫控儀樣機在揚州亞星客車烘房做了試驗,結果表明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產品的涂裝表面質量和生產效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