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設計應用 > 基于IPv6的無線高原凍土監測系統

        基于IPv6的無線高原凍土監測系統

        作者: 時間:2012-02-21 來源:網絡 收藏

        摘要:設計了一種新型的。采用ARM7內核的MCU進行控制,并協議利用技術和GPRS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建立了可自組網的傳感器網絡,實現了對指定區域環境參數的實時使用了多個土壤水分傳感器、溫度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氮氣傳感器對環境進行全方位實時觀測。各點將數據通過網絡傳送給匯聚節點,匯聚節點再通過GPRS網絡將數據傳送給監控中心。監控中心可以對數據進行記錄和分析,更好地指導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
        關鍵詞:傳感器網絡;IPv6;GPRS

        引言
        在青藏腹地的區域開展凍土區氣象、凍土變化以及工程建筑物穩定性的監測,獲取的基本數據被用來建立數據庫和的整理分析是必要的。但在高原地區獲取的這些資料若以人工方式取得,代價高昂。本系統利用了微控制器(MCU)技術、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GSM/GPRS移動通信技術以及IPv6技術。采用IPv6技術可以讓一個網絡支持更多的傳感器,這樣可以大幅減少匯聚節點的數目,以降低系統成本。

        1 無線高原凍土監測系統架構
        高原凍土監測系統主要對土壤濕度、溫度、二氧化碳的濃度和氮氣濃度進行檢測。土壤濕度傳感器對地表以下20 cm的土壤濕度進行監測;溫度傳感器對凍土溫度進行監測;二氧化碳濃度和氮氣濃度對高原的大氣環境進行監測。四種傳感器數據經過無線傳感器節點和IPv6網絡匯聚到匯聚節點,匯聚節點再將數據通過GPRS網絡傳輸給監控中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61074.htm

        a.jpg


        IPv6的無線高原凍土信息監測系統主要由3部分組成:無線傳感器節點、匯聚節點和監控中心。無線高原凍土信息監測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

        2 無線高原凍土監測系統設計
        2.1 無線傳感器節點設計
        無線傳感器節點是傳感器的直接載體,主要放置在野外。節點傳感器輸出的模擬信號經A/D采樣后,通過無線網絡發送給匯聚節點,無線傳感器節點硬件結構如圖2所示。

        b.jpg


        2.1.1 低功耗和系統供電設計
        無線傳感器節點采用電池供電,沒有外部直流電源,并且對節點大小有一定要求,故必須選用高集成度、低功耗的芯片。設計采用飛思卡爾公司的MC13224集成片上系統。MC13224是飛思卡爾公司設計生產的基于IEEE 802.15.4協議的低功耗高性能片上系統。系統集成了32位ARM7TDMI-S微控制器內核、2.4 GHz IEEE802.15.4標準射頻收發器、2個8通道12位ADC,4個16位定時器等。只需少許的外部器件便可實現一個完整的信號采集和收發系統。

        電子血壓計相關文章:電子血壓計原理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革吉县| 宁武县| 卢龙县| 石楼县| 乌拉特前旗| 高阳县| 巴塘县| 榆林市| 广宁县| 新化县| 隆昌县| 福泉市| 蓬溪县| 阳江市| 晋江市| 宕昌县| 临猗县| 宣威市| 望城县| 宝山区| 临夏市| 咸宁市| 灌南县| 开远市| 周口市| 萨迦县| 抚顺县| 平罗县| 江西省| 海口市| 屏东市| 徐水县| 华安县| 东方市| 贞丰县| 兰州市| 柞水县| 麟游县| 盐边县| 怀化市| 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