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D產業的發展方向-訪Altera總裁兼CEO
PLD歷經三個階段
PLD(可編程邏輯器件)產業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1994~1997年,市場對PLD的接受期,人們普遍用PLD來進行樣機開發驗證;第二個階段:1998~2001年,是“互聯網泡沫”期,整個行業出現巨大的總體性增長;第三階段:2002年到現在,是PLD產品化階段,PLD廠商把關注的重點放在FPGA和大批量產品的增長上。
在過去12年中,CPLD與FPGA業務所占的百分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94,整個行業年收入的2/3來自于CPLD;2005,CPLD的比重下降為1/4。FPGA隨著時間的推移,性能在不斷提高,成本不斷下降,從而截取了CPLD的很多業務,CPLD的出路在于結構上更多地采用FPGA的優勢,例如Altera的MAX-II是一種FPGA和CPLD混合的架構。
FPGA應用的變遷
FPGA最初是一種面向樣機驗證的商業模式,即以FPGA來驗證工程設計,也許還可以用于小批量的生產,但很快也就轉向ASIC來實現大批量生產。工程人員遇到的問題就是:什么時候從FPGA轉換到ASIC?要達到何種水平才適合?成本曲線是什么樣的?歸根結蒂是成本。當時,PLD的芯片尺寸很大,因此極為昂貴。
在泡沫期,作為樣機的定律被打破了,因為在那一時期,人們更為關注的是上市時間和標新立異。于是,人們用PLD來進行樣機開發,然后又將PLD留在系統中,因為顧客花得起錢,用戶也愿意以溢價來付帳。這使得可編程邏輯行業在這一時期獲得了超常規的發展。
如今,這一好夢已經結束。如果你考察當前的行業狀況,發現人們都在關注成本,但不一定需要像原來那樣快速地完成創新。因此,人們會很快將FPGA從系統中取出。這時,如果PLD公司不進行變革,市場就會很快飽和。
PLD公司的戰略
如果不能真正降低總體的成本,在進軍大批量市場時取得的成功就很有限。各家公司采取了不同的做法。Altera的戰略是:首先,重新進行工程設計,開發出具有高密度、高性能的FPGA產品線Stratix。其次,在整個產品庫中,Altera還采取了兩個辦法,目的是專注于批量:一是HardCopy, HardCopy是一種結構化ASIC,其工程開發目標是自動從FPGA轉換為較低成本的ASIC芯片,使相同功能下芯片尺寸減小幅度達70%,成本可下降90%,使Altera有望未來1、2年內進入一個18億美元規模的市場;另一個措施也是Altera在業界首開先河的辦法,就是推出一系列專用的小芯片FPGA,即Cyclone系列,這一小尺寸FPGA可以投入批量很大的制造中,因為它們主要針對低成本市場。
總之,未來幾年內,PLD行業將以17%的年復合增長率發展,結構化ASIC產品等創新產品使PLD不斷獲得附加的機會。CPLD衰退帶來的拖累已經結束,CPLD正在隨著FPGA的發展以相同速度增長。一度采取的向“價格優于性能”策略的轉變措施帶來了低價的產品,PLD產業有望加速增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