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RFID技術在小區安防系統中的應用綜述

        RFID技術在小區安防系統中的應用綜述

        作者: 時間:2009-03-18 來源:網絡 收藏

        從分析近期幾個發生的盜竊事故中發現幾個共性問題:保安與進入內的人員車輛信息溝通不及時;事發后對事故的處理的效率低、取證效果差。為此,如何對進入小區內的人員車輛信息正確處理和定位對提升小區安全至關重要。目前,小區的又無法實現對所有進入小區內的人員車輛進行監控、定位,本文正是針對這一問題,提出把在小區的中,進而實現對每一位進入小區的人員車輛進行定位和信息處理,為小區安全提供保障。本文主要從“定位”這個角度論證在小區的可行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8177.htm

        1 組成及工作原理

        1.1 系統組成分為三部分

        (1)標簽(Tas)

        標簽相當于條碼中的條碼符號,用來存儲需要識別傳輸的信息。

        (2)閱讀器(Reader)

        根據支持的標簽類型不同與完成的功能不同,閱讀器的復雜程度是顯著不同的。閱讀器基本的功能就是提供與標簽進行數據傳輸的途徑。另外,閱讀器還提供相當復雜的信號狀態控制、奇偶錯誤校驗與更正功能等。

        (3)天線(Antenna)

        天線是標簽與閱讀器之間傳輸數據的發射、接收裝置。

        1.2 工作原理

        RFID技術是一項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交變磁場或電磁場)實現的無接觸式信息傳遞并通過所傳遞的信息達到自動識別的技術。工作原理為:利用射頻信號和空問耦合傳輸特性,實現對被識別物體的自動識別。工作過程:當帶有電子標簽的物品在讀寫器的可讀范圍內時,讀寫器發出磁場,查詢信號將會激活標簽,標簽根據接收到的查詢信號要求反射信號,讀寫器接收到標簽反射回的信號后,通過內部電路的解碼處理無接觸地讀取并識別電子標簽中所保存的電子數據,從而達到自動識別物體的目的。然后進一步通過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實現對物體識別信息的采集、處理及遠程傳送等管理功能。

        2 技術現狀

        目前系統的主要職能是安全防范。為了給小區居民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就需要有一個高標準、智能化的安防系統,現在大部分小區仍然采用的是安防人員的巡邏、值班方式,這種傳統的方式效率低,人員勞動量大,不安全因素也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即使有些高級小區采用了先進的智能沒備,也配備了素質比較高的安防人員,但這些設備有價格昂貴、易人為損壞的缺點,總之,安防效果不明顯。

        3 結構設計及工作過程

        3.1 結構設計

        考慮到小區內的各個建筑物和人員可能經過的路段中有多樣性和復雜性,所以需安裝若干個閱讀器,并且將它們通過通信線路與監控中心的計算機進行數據交換。同時在進入小區的人員每輛車上安置一個電子標簽,對其進行監控和定位。

        在RFID系統的工作過程中,始終以能量為基礎,通過一定的時序方式來實現數據的交換。閱讀器向電子標簽提供工作能量。當電子標簽進入射頻識別場時,閱讀器發射出的射頻波激活標簽電路,相互作用,完成數據的交換。對于多標簽同時識讀來講,可以采用閱讀器先發的形式,也可以是標簽先發的形式。為了實現多標簽無沖突同時識讀,閱讀器先對一批標簽發出隔離命令,使得閱讀器識讀范圍內的多個電子標簽被隔離,最后只保留一個標簽處于活動狀態與閱讀器建立無沖突的通信聯系。對于標簽先發的方式,標簽隨機地反復發送自己的識別lID,不同的標簽可在不同的時間段被閱讀器正確讀取,完成多標簽的同時識讀。對于任何一只電子標簽來講,都具有唯一的ID號,在大多數場合,是通過運用后臺數據庫來支持標簽的數據屬性的。閱讀器與應用系統之間的接口由開發工具調用的標準函數來表示。功能大致包含以下方面:應用系統根據需要向閱讀器發出配置命令和其他指令;閱讀器向應用系統返回其當前的配置狀態 和各種指令的執行結果。

        3.2 工作過程

        每個進入小區的人員車輛在經過小區門崗時,必須配戴保安發放的身份卡(包括人員卡和車輛卡)――射頻識別標簽,它的芯片中含有一個唯一的識別代碼以及用戶所指定的信息,它們可以被閱讀器(Reader)在一定的距離內以非接觸的方式讀取出來。基于射頻識別技術的動態監控系統能夠在一定范圍內同時對多個掛有射頻標簽的目標物體進行非接觸、高速及準確的并行跟蹤和識別,因此只要在進入小區的人員車輛上放置射頻識別標簽(通常是封裝為卡狀,所以也稱為射頻卡),當進入小區的人員車輛行駛到放置閱讀器的有效閱讀范圍內時,系統的閱讀器就會自動讀取人員車輛所持有的射頻識別標簽的lD號碼,然后系統會將此標簽的lD號碼和人員車輛行駛的相關信息傳送到后臺系統進行處理。
        4 可行性分析

        經過前面的介紹,可以論證,困擾小區的安全問題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解決,實現了小區人員車輛進出都有有效識別、監測監控和定位,使小區的安防系統充分體現“人性化、信息化和高度自動化”,實現了數字小區的目標,同時,RFID身份卡制作成本較低,投資較少。因此將該技術在系統中應用的方案是可行的。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阳县| 德安县| 喜德县| 木里| 丁青县| 祥云县| 山阴县| 得荣县| 军事| 固始县| 高唐县| 大悟县| 江川县| 洛川县| 巩留县| 英吉沙县| 克山县| 岳西县| 宁远县| 连云港市| 黄浦区| 湘潭县| 石台县| 巴楚县| 永德县| 徐汇区| 陇西县| 永兴县| 黄山市| 砚山县| 灌南县| 兴安县| 凤城市| 齐河县| 双江| 和林格尔县| 沧州市| 张家港市| 株洲市| 红原县| 车险|